邢台市图书馆
邢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邢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四)农村婚丧习俗改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柏乡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5743
颗粒名称:
(四)农村婚丧习俗改革
分类号:
K892.422
页数:
2
页码:
520-521
摘要:
本段描述的是柏乡县农村婚丧习俗改革。
关键词:
农村
婚丧习俗
改革
内容
80年代中期,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初步富裕起来的农民,红白事开始大操大办。一桩婚事下来,得花三四千元,不但把家里的积蓄花个精光,婚后欠下一大笔外债的农户也越来越多。刚刚富裕起来的农民,很难承受如此之大的开支,但碍于面子,谁都不肯把红白事的规格降下来,反而攀比之风越来越大。农民对此反映特别强烈,照这样发展下去,没钱的受不了,有钱的也有意见。怎么才能刹住这股挥霍浪费之风呢?
1986年南大江村党支部书记刘春景主持召开了支部会,分析了这种大操大力的坏处,觉得再发展下去,群众经济上难承受,一个“事”办下来,有的家里的日子就给毁了,套脖子债几年也还不清。村风也影响坏了,乱七八糟的事,也可能因为再次受“穷”而露头。可怎么管法?还要讲究个方式方法。他们研究决定成立“红白理事会”,由平时经常管村里红白事的人当会长,党支部再配个人协助管理,按勤俭节约的原则立上个章程。以后村内所有红白事都由理事会按章程操办,干部带头,任何人不能违背。
三天以后,由村委会推荐,董新喜和刘振乱(原村里操办红白事的总管)任会长,支部委员孟建华任副会长,村里的几个厨师任会员,并制定了章程,然后召开村民大会正式通过。一、提倡结婚戴花行鞠躬礼;举丧事戴黑纱,扎花圈。二、办红白事不准大唱大演;办白事不准演奏封建迷信节目和曲调。三、禁止赠送高档礼品。四、参加婚丧人员,除家人亲友外,其它人不超过30个,费用控制在300元之内。五、结婚时女方不要彩礼。六、白事孝子不再磕头,不允许小孩参加。
“红白事理会”成立后,遇到的第一桩婚事是孟胜金的儿子孟世妮结婚。孟胜金找到刘春景,说什么也不干,怕自家按章程办了,以后执行不下去。春景把十来户准备结婚的事主,都叫到村办公室,给各家主事人开会,郑重告诉他们:都必须按理事会的章程办。没买肉的不要买了,准备杀猪的不要杀啦;买好烟的搁到供销社代卖了吧。一宣布,没有一个反对,全都赞成。孟胜金也乐意地接受了。
到孟世妮结婚的那天,由理事会列出帮办人名单,贴在世妮家门口,大队干部在那里把门,事前多订的帮办人都辞退了。偏要去的,被毫不留情面地给轰了出去。没名字的人再也不敢去了。晚上,没有大摆酒席,只摆了一个方桌,上边放上酒和喜糖。来的人到新房看看,吃两块喜糖,会喝酒的喝两盅酒,欢欢喜喜地离去了。
头两家都照章程办了,挺顺利。到了第三家轮到了木匠李成发的儿子李玉海结婚,事理会碰了钉子。李成发会做木匠活儿,全村人都用得着,本人在村里威信也挺高。儿子结婚,想大闹一下,两班乐队都已请好,还想请戏班子唱戏,又订了好几辆汽车。会长找他,他说:我得大闹,答谢答谢乡亲。会长怎么做工作也说不通,就去找刘春景,春景和新喜、振乱一起去做工作,怎么也做不通。第三个晚上,突然通了。原来他那儿媳也是本村人,因村团支部做了这对青年人的工作,一做,就通了。结果喜事办得挺顺当。还节省了不少钱。
自此以后,理事会按照章程办事,一直抓了下去。新媳妇是外村的、外县的都去做工作。结婚的不下百户,没有一户违反章程。
白事比红事要简单些。理事会平常就造舆论做宣传:老人活着多孝顺,去世后丧事从简,这才是真正的孝顺。村民高新房家里本来就不富裕,1986年半年之内连续去世了两位老人。要是按往常的办法,新房家的日子就没法过了。可理事会给操办的,每次才花几十元。会长当着帮忙的人宣传:“新房家穷,你们都回家吃饭吧!”。都痛痛快快回去了,还都感觉这样做确实应该。
南大江“红白理事会”的成功经验汇报到县里,立即引起了县政府领导的重视,感到这是很有意义的事,应当在全县推广,赶紧向县委书记崔宝玉做了汇报。一个“红白理事会”,摆到了崔宝玉的面前,这件事立刻引起他的高度重视,他觉得在全县范围内应该有一个婚丧文化的道德规范,重要的是教育广大农民如何遵守这些规范。抓好这件事,对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他召集有关部门进行研究,决定将南大江“红白理事会”的经验在全县推广。于是县委成立了柏乡县“红白理事会”领导小组,由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民政局主抓,工会、共青团、妇联、人武部都参加。一时间,柏乡121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了“红白理事会”。经过各村“红白理事会”的努力工作,1986年全县近两千桩红白事,每桩事平均节省约700元,一年下来,节省费用140余万元。
“红白理事会”,从1986年初柏乡县南大江村民首创,两年间即扩展到数万个村庄,遍及河北农村和相当数量的城镇街道;农民自治组织的大量涌现,把政府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统统管了起来,有效地促进了社会风气的好转。《邢台日报》、《河北日报》、《农民日报》、《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杂志社,都先后发表了有关报道,新华通讯社为此发了通稿。于是,一个蜚声邢台、河北乃至全国的“红白理事会”自此而诞生,乃至蔓延开去,使数千万农民拍手叫好。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包括建置区划,自然环境,居民,经济综览,基础设施,农业,工业,乡镇企业,商业贸易等十九编。
阅读
相关地名
柏乡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