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图书馆
邢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邢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章 私营商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柏乡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5506
颗粒名称:
第三章 私营商业
分类号:
F721.4
页数:
3
页码:
381-383
摘要:
本章私营商业包括经营管理、集市庙会情况。
关键词:
柏乡县
商业贸易
私营商业
内容
第一节 经营管理
清代,县城和较大村镇有各种店铺、货栈、作坊,民间货郎担村村有之,但县民多以农为本,以经商为主者不多。据民国21年建设局调查,经营杂货业者共60家,其中药材业12家,烧锅业2家,染房10家,粉房6家,糕点3家,游商、货郎担亦农亦商明显增多,尤以县城和固城店为甚。
建国后,在县政府扶持下,私营商业得到发展。1946年成立柏乡县工商业联合会。1952年10月12日(农历八月二十四日县城庙会),县政府组织了物资交流大会,全力支持私营工商业者正当经营,私营成交总额为86,800万元(旧币),占总交易额的62.6%。1953年全县私营商业发展到924户,其中坐商100户,商业摊贩164户;行商2户;工业坐商256户,工业摊贩705户;饮食服务242户,饮食摊贩85户。据《柏乡县关于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调查总结》记载:1954年7月,全县共有商户410户,其中棉布业6户,百货60户,饮食业120户,运输业7户,服务业16户,从业人员677人,资金65,178万元(旧币),第一季度营业额203,041万元(旧币)。1955年3月,始对私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首先在县城、固城店、龙华、南鲁4个集镇建立合作小组7个,年营业额21万元。组织30人充当乡村货郎,以售、收兼作的方法活跃市场,年营业额9万元。1956年4月3日,县城内私营印刷、照像、镶牙、刻字等行业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组成印刷、照像、镶牙、刻字公私合营经理部。同年,对全县410户私营工商业改造了397户,改造率占96.5%。1958年8月,全部完成了对残余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小商、小贩、个体手工业、私人诊所和私人房产出租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城镇、乡村建立了国营、集体商店或供销部。
1962年后,国家允许老弱病残人员从事小本经营,城镇集市、庙会上出现私人摊点。“文化大革命”期间个体商户几乎绝迹。
1978年后,允许多种经济成份并存,个体商业发展迅速。1980年,个体有证商贩零售额24万元,占全县商业零售额2,275.2万元的0.15%;个体有证饮食业,年零售额32.3万元,占全县饮食业零售额65.5万元的49.2%。1981~1984年,国务院连续颁发有关个体经营方面的政策性文件后,个体商业进一步发展,有效地补充了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丰富和方便了居民生活。1985年,个体有证商业年零售额382万元,占全县商业零售额2,666万元的10.6%;个体有证饮食业年零售额101万元,占全县饮食业零售额126万元的80.2%。1990年,个体有证商业年零售额599万元,占全县商业零售额4,336万元的13.6%;个体有证饮食业年零售额70万元,占全县饮食业零售额96万元的72.9%。1995年个体有证商业年零售额2,214万元,占全县商业零售额8,739万元的25.6%;个体有证饮食业年零售额229万元,占全县饮食业零售额553万元的66.9%。个体商业者主要从事食品、副食、饮料、烟酒、服装、鞋帽、纺织品、中西药、化妆品、书报杂志、文化体育用品、日用品、家用电器、首饰、燃料、建筑装璜材料、机电产品、饲料等,经营方式以零售为主,兼理批发业务。资金在几千元至几十万元不等。分为固定地点开设门店或摆摊流动赶集两种。经营方式较为灵活,服务热情周到,对搞活流通、活跃市场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二节 集市庙会
据康熙《柏乡县志》记载,柏乡集市有5处,即县城市,每旬二、四、七、九日为集,货各有定处;固城市(即固城店),每旬一、六日为集;白楼市,每旬五、十日为集;南鲁市,每旬五、十日为集;南黄泥市(即南黄泥前街),每旬逢五、十日为集。民国21年前增加龙华市,每旬五、十日为集。1949年,境内共有大小集市12处:即北江、固城店、东小京、白楼、龙华、北黄泥、南黄泥、城关、南阳、西施庄、东南鲁、小里村。建国后,对县城、固城店、龙华3个较大集市进行了治理,设有正规的交易所。1958年后,由于取消私营经济,集市贸易日趋萧条。1962年后,又有所恢复。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除县城、固城店改为每旬一、六日为集,其它集市均被取缔。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县城集市恢复每旬二、四、七、九日为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1993年,南黄泥前街恢复集市,改为每旬三、八日为集。1994年10月,新增常乐集市,每旬五、十日为集。1995年,境内共有集市4处:即固城店、常乐、县城、南黄泥前街。固城店、县城集市较大。县城出现了常年性的商贸农资市场和个体工商业经营者。
据康熙《柏乡县志》记载,柏乡庙会有8处16次: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三月十五日,五月二十八日、二十九日城隍庙会;二月十五日文安关帝庙会;三月初一路村崔府君庙会;三月二十三日里村东岳庙会;四月十八日,十一月二十六日固城店奶奶庙会;六月初六日南阳、赵村龙王庙会;十月十九日施庄庙会;十一月十日、十五日驻驾铺庙会。民国《柏乡县志》记载,新增庙会5处:即正月十二渤海营庙会;二月初六北张庙会;六月十八日北大江庙会;六月二十四日北江庙会;六月二十九日南鲁庙会。民国21年后新增庙会:正月初八日赵营村庙会;正月初九南马庙会;正月十三日北滑、韩村庙会;正月十四日正元寺庙会;正月二十五日南黄泥、常乐庙会;二月初八日龙华庙会;二月十九日北黄泥、冯上京庙会;春分耿家庄庙会;三月初一日贾庄庙会;三月十八日东小京庙会;三月初六日北阳庙会;三月二十日南瀑水庙会;四月初八日南关庙会;四月十八马村庙会;六月初八日营儿、赵村庙会;八月二十四日东街庙会;北郝村庙会,1987年5月1日始举办牡丹节(牡丹花会),之后每年公历5月1日为北郝村牡丹庙会(牡丹节)。
1995年柏乡县庙会有31处33日次,即赵菅村正月初八;南马正月初九日;渤海营正月十二日;北滑、韩村正月十三日;正元寺正月十四日;县城正月十六日、四月初八日、八月二十四日;南黄泥前街、常乐正月二十五日;北张二月初六日;龙华二月初八日;东文安二月十五日;北黄泥、冯上京二月十九日;贾庄三月初一日,北阳三月初六日;内步三月十六日;东小京三月十八日;南瀑水三月二十日;里村三月二十三日;固城店、马村四月十八;南阳六月初六日;营儿、赵村六月初八日;北大江六月十八日;北江六月二十四日;南鲁六月二十九日;施庄十月十五日;北郝公历五月一日;耿家庄春分。其中县城、固城店、龙华、营儿、南阳、南鲁、北黄泥规模较大。
建国前的庙会,以善男信女烧香上供等迷信活动为主,建国后,逐渐演变成物资交流会。1958年,随着人民公社的建立,集市贸易逐渐萧条。“文化大革命”期间所有庙会均被取缔。“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重新恢复庙会。80年代初期,集市、庙会以国营、集体单位摆摊设点者居多,到80年代后期,以私人摆摊设点者为主。1990年,集市贸易成交额1,236万元,1995年,成交额1,820万元。
附:槐北综合集贸市场
1992年始建,位于县城北关。市场建设总投资830万元,总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由南到北依次设有3排营业室,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中间设有1排售货棚台(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容纳坐商500户,流动商户1,000户,经营范围广、商品齐全,为柏乡县第一家大型综合市场。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包括建置区划,自然环境,居民,经济综览,基础设施,农业,工业,乡镇企业,商业贸易等十九编。
阅读
相关地名
柏乡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