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图书馆
邢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邢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三、农田基本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柏乡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5311
颗粒名称:
三、农田基本建设
分类号:
S28
页数:
2
页码:
286-287
摘要:
本文记述了柏乡县农田基本建设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
柏乡县
农田基本建设
内容
柏乡县地处太行山东麓平原,耕层质地以轻壤为主、中壤次之,地势西高东低,平缓倾斜。午河下游毗邻隆尧县界,历史上由于多次受洪水冲刷加之排水系统不良,沥涝日久,盐碱化由轻到重,不同程度由点片到成片发展。北沙河南岸的北江、三十里铺、正元寺一带,历史上不断受游沙的扩散、侵袭。西南小里岗历史上取水困难,因长期干旱,成片土地荒芜。县境内南、北、中部虽有“旱涝保收”之称,但土坡、壕沟间而有之,水利条件尚差。解放后,广大农民经过土地改革,生产积极性日益高涨,不断进行开荒、清沙、洗碱治碱,种植抗碱作物(紫穗槐、苜蓿等),使农耕面积不断扩大。1958年,为解决县境内的沥涝灾害,对午河进行了裁弯取直,上游加修了三条支渠,中下游加宽,扩大了排水流量。1963年后至70年代,又修建了涵水闸、排水洞,并在大汪村西及小里村北开挖了两座水库,基本上控制了洪涝灾害。70年代中后期又大力开展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采取削土坡、填壕沟,起高垫低,清沙改土,粘重碱地填沙混土、增施有机肥,多打井、打深井等措施,将小片地连成大片地,建成了田成方、树成行、路成网的高标准农田。80年代后,又在各方田内进行了井、电、机泵的配套工程建设,基本实现了百亩一方、方方有井、方方有道。近几年,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机耕面积扩大到86.5%,加深了土壤耕作层,使全县土壤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碱地的盐碱化程度逐年下降,转化为良田,旱薄地逐年减少。1995年农用机井保有量达3,555眼,其中配套3,540眼,有效灌溉面积约30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95.1%,基本上建成了高产、稳产农田,为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包括建置区划,自然环境,居民,经济综览,基础设施,农业,工业,乡镇企业,商业贸易等十九编。
阅读
相关地名
柏乡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