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电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柏乡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5230
颗粒名称: 第三节 电信
分类号: TN91
页数: 2
页码: 266-267
摘要: 本文记述了柏乡县电信情况,包括电报,电话,电信线路。
关键词: 柏乡县 电信

内容

一、电报
  电报通信分为9种:天气电报、水情电报、公益电报、政务电报、新闻电报、汇款电报、礼义电报、普通电报和业务公电。传递方式为有线电报、无线电报。电报通信的特别业务为特急和加急。
  (一)有线电报
  1956年起开始办理电报通信业务,电报交换量月平均30份,1960年341份,1983年实现电报电传化,次年新增2台B55型电传机,报务员增至3人,设报务班,电报月交换量8,400份。1981年11月建立载波机务站,开通12路载波机,电报月交换量892份。1988年6月14日,电报通过石家庄电信局“256”自动转报设备进入国际电报通信网,电报月交换量13,583份。1989年17,200份,是1956年30份的573倍,1990年后,由于电话通讯的高度发展,电报业务呈下降趋势。
  (二)无线电报
  1964年柏乡邮电局配备无线电台,开辟柏乡至邢台无线电路,每天定时开机与邢台邮电局无线电台联络。无线电报业务只是在遇有特殊情况时才使用。
  二、电话
  民国初期柏乡开始安装电话,当时仅限于国民党县政府机关使用。1948年政府设电话站。建国初期,城内使用磁石式交换机通达隆尧县,县内南区、北区和县人民银行。1952年电话站更新为30门交换机,通达隆尧县、和本县的韩村防汛指挥部、南阳乡、固城店乡、税务局、花纱布公司、供销社、县委总务股、秘书股、县长办公室、民政科、百货公司。1955年7月更新为50门交换机,通达县直各单位、各公社。1958年各公社都装有交换机,实现了村村通电话,是年全县达到12台交换机,共250门。1960年更新为100门交换机,1978年10月将磁石交换机更新为自动电话交换机,实现电话自动化,是年自动电话达96部。1982年167部,1983年电话交换机进行扩容工程,容量增至400门。1989年装机241部。1991年新安装交12路载波机。同时将ZM307载波机更新为ZM305载波机,是年长途电话线路达到27条。1991月12月实现长途交换自动化,是年装机397部。同年,固城店支局将原24门交换机更新为64门程控交换机。1991年12月29日引进日本集装箱自动电话交换机设备割接开通,电话号码由原来3位数升至6位数,长途电话进入全国通信网。1993年3月15日开通了无线寻呼业务,是年无线寻呼91部。1994年正式开通无线电话即“大哥大”。1994年11月25日零时,引进加拿大北方通信公司生产的数字程控交换机正式割接开通,电话号码由原来的6位升至7位。是年长途加权用户1,100部,BP机放号290部,“大哥大”24部,市话放号1,400部。1995年“大哥大”114部、BP机243部,农、市话放号2,395部。
  三、电信线路
  电信线路自1948年秋开始架设,是年架设柏乡县城隆尧,柏乡县城南阳,柏乡县城固城店(二区)三条线路共35杆公里。市话线路至银行1对公里。1952年架设柏乡县城韩村水文站线路10公里,市话线路14对公里。1955年7月各乡镇通信线路全部投入使用,全长85杆公里。1958年各公社到所辖村架设了广播、电话线路,是年全县121个行政村全部通上电话。1965年县城至固城店、龙华、白阳公社线路更新为地下塑料电缆。1967年架设市话电缆线路700米。1968年市话电缆增加到2公里。1979年至各公社中继线路全部更新为地埋塑料电缆。实现中继线路电缆化。1986年5月20日架设县城北街200对塑料电缆450米工程,1991年5月20日~12月25日对城镇市话网进行全面调区。新架400对电缆850米,300对电缆950米,200对电缆480米,100对电缆1260米。1991年12月对南阳、西汪、王家庄、南鲁四个乡架设电缆20对18皮长公里,电缆芯线360对公里。1993~1994年市话线路进一步调区,新架设800对电缆3公里,400对电缆6公里,200对电缆6公里,100对电缆8公里,50对电缆15公里,铺设市话管道1.5公里。1994年11月25日,从京(北京)汉(武汉)广(广州)架空光缆分支到内邱临城柏乡地埋光缆割接开通。是年长途线路达到180条,实现传输光缆数字化。1995年12月,京(北京)汉(武汉)广(广州)直埋光缆割接开通,下电路96个系统。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柏乡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包括建置区划,自然环境,居民,经济综览,基础设施,农业,工业,乡镇企业,商业贸易等十九编。

阅读

相关地名

柏乡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