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20年(1931)柏乡邮局只经办信函、包裹和汇兑业务,邮差身着绿布坎肩,前面印“邮”字,后面印“政”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普及城镇通信,拓宽邮政业务范围,1954年接办机要通信业务,1995年邮政业务有函件、包件、汇兑、报刊和机要通信。1986年开办邮政储蓄,1989年增设快件和报刊零售业务。1993年增设特快传递,邮政业务增加到八大类。
(一)函件
1931年柏乡县邮局初建时进出函件量寥寥无几。随着邮电事业的发展,年进出函件逐步增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邮电通信事业迅猛发展,营业项目陆续增多,进出函件量:1958年13,257件,1965年27,635件,1979年89,748件,1982年10万件,1987年12.16万件,1990年17.89万件,1994年20.68万件。1995年21.46万件,是1958年13257件的16.2倍。
(二)包件
1945年前,包件收寄几乎没有。建国后,邮电事业得到迅速发展。收受包裹:1960年600件,1978年2,110件,1986年1,925件,1989年1,700件,1994年2,086件,1995年1,787件。
(三)汇兑
开办汇兑业务始于1936年,汇率13%(即每汇1元收费1角3分),年汇率额仅千元。1937年10月日军侵占柏乡县城,汇兑业务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邮电部规定执行全国统汇、汇率1%,票卷结算,使用汇款通知单,每笔汇限额5千元。1951年汇票量130张,1965年845张,1978年2,967张,1987年3,223张,1991年3,606张,1994年3,258张,1995年3,928张。
(四)报刊发行
1951年始办报纸发行业务,当年期发4,100份,1953年始办杂志发行业务,当年期发23份。1966年报刊发行,是年报刊发行量1,274份。1969年发行业务转入正常。1978年发行万份,1982年1.2332万份,1987年2.14万份,1989年17.905万份,1991年247.92万份,1994年13.082万份,1995年11.28万份。
(五)机要通信
自抗日战争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机要通信实行“军邮”。建国后,根据中共中央和邮电部关于“军邮”交邮电部门承办的指示,1954年7月柏乡邮电局接办机要通信业务,最初由邢台地区派武装机要员直接送达。是年机要文件进出890件。1957年县局设机要通信员,办理县团级以上机关、厂矿的机要文件收寄、收发。是年机要文件进出785件。1966年为3,547件,1982年为2,376件,1991年为428件,1995年为449件。
(六)邮政储蓄
1986年11月开办邮政储蓄业务(属银行代办),吸储范围为国家、集体单位的互助基金和城乡居民个人存款。单位、个人一次性存款无限制。存款分定期、活期两种。定期又分半年、1年、2年、3年、5年、8年6个档次。活期和定期储蓄中每个档次的利率执行银行的统一规定。是年邮政储户49户,年终邮储余额3,110元,储蓄收入500元。1990年后,开展广泛的宣传活动,采取灵活的经营方法,储蓄额大增。1990年邮储额47.3万元,1991年114.4万元,1993年257万元,1994年613万元,1995年1,135万元,是1986年创建时3,110元的3,649.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