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行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柏乡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5070
颗粒名称: (四)行路
分类号: K892.25
页数: 1
页码: 187
摘要: 当时的道路虽然不少,但多为自然形成。人踩车辗,雨水冲刷,皆为沟壕,人们饱偿行路之苦。进入70年代,上述三种车基本绝迹,汽车、拖拉机等机动车猛增,自行车普及。80年代,柏乡县境内的客货运输及代步工具皆被汽车、吉普车、小轿车、摩拖车代之,自行车家家都有,每户少则一辆,多则三四辆。境内道路从60年代开始整修,70年代全县规划。并修通了由县城辐射于镇内火车站、隆尧、固城店三条油路干线。90年代乡乡通油路,村与村之间均由硬化路面贯通。车辆来往如梭,客货运输极为方便。
关键词: 柏乡县 行路

内容

民国《柏乡县志》载:“柏乡僻县既无汽车,又无火车,往来交通甚不便利。人民所恃以运输货物及代步者,端赖车辆与牲畜之力。车则有数种:一曰四轮,行动笨而载重者,谓之“四轮大车”,牵引之力非二三牲畜不为,故农家多用之。一曰两轮车,大轮长辕,较四轮为轻便,往来转运者用之。余则有轿车,亦曰细车,有脚踏车亦曰自行车,皆轻捷、代步之品。用之者悉为公务人员及商家之司外务者,普通人罕用之。”当时的道路虽然不少,但多为自然形成。人踩车辗,雨水冲刷,皆为沟壕,人们饱偿行路之苦。进入60年代两轮车、四轮车和轿车渐被汽车、拖拉机、自行车所取代。进入70年代,上述三种车基本绝迹,汽车、拖拉机等机动车猛增,自行车普及。80年代,柏乡县境内的客货运输及代步工具皆被汽车、吉普车、小轿车、摩拖车代之,自行车家家都有,每户少则一辆,多则三四辆。境内道路从60年代开始整修,70年代全县规划。并修通了由县城辐射于镇内火车站、隆尧、固城店三条油路干线。90年代乡乡通油路,村与村之间均由硬化路面贯通。车辆来往如梭,客货运输极为方便。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柏乡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包括建置区划,自然环境,居民,经济综览,基础设施,农业,工业,乡镇企业,商业贸易等十九编。

阅读

相关地名

柏乡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