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旱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柏乡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4967
颗粒名称: 二、旱灾
分类号: P426.616
页数: 2
页码: 146-147
摘要: 本文记述了柏乡县发生旱灾的时间,地区以及受灾情况。
关键词: 柏乡县 气象灾害 旱灾

内容

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六月至十月干旱不雨,流移载道,死者相望。
  民国9年(1920)春夏大旱,全年绝收,县内十之七八变卖家产,下山西逃荒,冻饿而死者不计其数。
  民国18年(1929)春夏无雨,小麦枯死,秋庄稼大部分未能播种。
  民国19年(1930)秋大旱,小麦大部分未能播种。
  民国22~24年(1933~1935)连年大旱,禾苗枯萎,收成锐减,民以树皮、野草充饥,十之七八外出逃荒。
  民国32年(1943)7月,旱情日趋严重,境内农作物几乎旱绝,颗粒无收,饿死者无数。
  1957年年总降雨量299.6毫米,为一般年份降雨量的60%左右,全县受灾面积15万亩。
  1962年1~9月降雨33次,总降雨量310.2毫米,最大一次降雨为8月13~15日,三日降雨60.5毫米,其余降雨每次均在35毫米以下。同期全县地下水位平均下降一米,干枯水井188眼。龙华公社龙华二大队第五生产队9月上旬二类甘薯枯叶率为30.5%,干土层厚度14厘米。二类棉苗死株率50%,干土层厚度18厘米。全县受旱面积15.8万亩,粮食减产321.5万公斤,棉花减产39.55万公斤。
  1972年降雨量250.8毫米,春季无雨,第一次降雨为9月1~2日,二日降雨30.8毫米,截止9月28日全县地下水位下降6~9米,报废机井747眼,致使4.5万亩水浇地变为旱地,受旱面积15.2万亩,成灾10.1万亩。
  1975年降雨量335.7毫米,其中1~9月份降雨291.6毫米。最大一次降雨为8月5~9日,五日降雨53.1毫米。据8月份调查,1~7月份全县地下水位下降3~5米,共干枯机井700眼,出水量不足的1,000眼。深水位区的白阳公社地下水位下降到20米以下,全公社326眼机井干枯44眼,上半管水的158眼,出水量正常的机井只乘124眼,其中邢村大队第五生产队只剩一眼出半管水的机井,一昼夜只能浇地1~2亩。由于持续干旱少雨,全县出现有井无水的地2万亩,有3万多亩晚秋作物近于绝收。
  1980年1~9月份最大一次降雨为50.1毫米,其余降雨每次均在35毫米以下,由于干旱地下水位持续下降,8月份比年初下降3.1米,1~7月份全县打新井163眼,同期报废600眼,其中干枯463眼。全县大秋作物种植面积26.4万亩,受旱面积18万亩,受灾减产五成以上的5.5万亩,基本绝收的2.4万亩,毁种其他作物的1万亩。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柏乡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包括建置区划,自然环境,居民,经济综览,基础设施,农业,工业,乡镇企业,商业贸易等十九编。

阅读

相关地名

柏乡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