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忌讳与陋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内丘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4658
颗粒名称: 第六节 忌讳与陋俗
分类号: K892.2
页数: 3
页码: 1139-1141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民间忌讳和陋俗颇多,说话办事屡犯忌讳者,被认为是大理不通、不近人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社会进步,一些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忌讳陋习越来越少,但有些忌讳陋俗仍然存在,影响着人民的日常生活。
关键词: 内丘县 忌讳 陋俗

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民间忌讳和陋俗颇多,说话办事屡犯忌讳者,被认为是大理不通、不近人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社会进步,一些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忌讳陋习越来越少,但有些忌讳陋俗仍然存在,影响着人民的日常生活。
  忌讳
  鞋的忌讳鞋破了忌说破鞋,应说坏鞋、旧鞋。
  病人忌讳对病人不能说不吉利的话,忌在下午及三、六、九日探望病人。
  婚丧嫁娶禁忌姑娘出嫁忌孕妇、寡妇在场。伴嫁娘要找属相不相克的女人,要找儿女双全的女人。出了嫁的闺女忌在娘家过年。过丧事人家的子女忌穿孝服串门,有急事可脱掉孝服去办。女人不准在娘家生孩子。抱孩子忌说“沉”,应说“重”。人死后,忌讳说“死了”,应说“老了”、“不在了”、“走了”。小孩死了说“扔了”、“去了”。
  日常生活禁忌没有烧完的劈柴,不让往水里放。菜刀不许放在盆里。空水桶不准担着回家。女人生孩子,不满月不出家门,也忌外人进月房。吃饭时不能用筷子敲碗。死了父母,三年不给舅舅拜年,要在家守孝。大伯哥不能同弟媳开玩笑。
  两口子不分梨吃,以免“分离”。院子前不栽桑(谐音丧),后不栽柳(坟前栽柳),门前不栽鬼拍手(杨树)。
  正月初一出门前不泼水、不扫地,损坏东西认为是不吉利,起五更后不准高声说话,不许说不吉利的话。
  正月初一到初四、初十、十五,二月二是坐日,不主张干活。不出正月不剃头,剃头妨舅舅。正月不外借钱和粮。
  二月二龙抬头,这天早饭吃面条叫“挑龙头”,做早饭时不动刀。面和菜要头天晚上切好。这天日出之前还不准铡草,不推碾子,不打水。
  陋俗
  结阴亲又称配骨,生前没有结过婚的男人和女人,埋在一起算结阴亲。结阴亲不拘年龄大小,七八十岁的男死者,可与十四五岁早死的女孩配骨。男死者的后辈人,不管岁数大小,均按其“母”之辈份,称呼“姥姥”家人(外祖母家)。
  赌博清代就有掷骰子、打纸牌、押宝等形式的赌博。后又增添了打麻将、推牌九等形式。1949年前县城设有赌场,赌风甚盛,赌徒倾家荡产,沦为盗贼者无数。官府禁赌,收效甚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列赌博为违法行为,大刹赌风,收效甚好。20世纪80年代始,赌博之风又悄然兴起,在一部分暴发户之间,赌注越下越大,赌风越演越烈,一夜之间输几万元者有之。玩纸牌者多为农村老年妇女,赌注很小,打发光阴而已。
  看风水此风可谓源远流长。建宅、开门、择坟、结婚,甚至出门办事都要请风水先生看看风水,测测吉凶。什么主财旺,出举人、进士文化人否,人丁兴旺与否等等说道极多。此俗虽日渐减少,但仍在农村流行。
  求雨从明时起,就有久旱不雨时,抬上龙王游街求雨或在龙王庙前唱戏求雨的习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此俗已绝迹。20世纪80年代后此俗亦有抬头。
  请巫婆神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缺医少药,群众又没知识,有了灾病,就请巫婆神汉,弄神扮鬼,烧香祷告,因此耽误了病情,造成死亡者不计其数,尤其儿童婴儿受害更深,死亡更多。此俗已基本杜绝,然在部分乡村仍有残留。
  算命相面测字此类迷信活动断断续续、不能根除,近年请“明眼”(会占卜能预测吉凶的人),找先生预测吉凶的活动又有所抬头。
  买卖婚姻过去,穷人生活无着,卖女为人当媳妇事件时有发生,童养媳娃娃亲也属此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保护妇女儿童,法定了婚姻年龄,买卖婚姻曾一度被禁。20世纪70年代,四川部分地区遭灾,人口贩子伺机捣乱,拐卖人口,内丘县部分村民买四川女子做媳妇,但多数已被遣返回原籍,少数留下来过起了庄稼日子。除此之外,变相买卖婚姻依然存在。越是贫困地方,女方索要财物越多。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索要的东西也在加码。
  换亲男方因贫穷或面貌丑陋,说不下媳妇,往往使用这种无法之法,即双方各把闺女嫁给对方的儿子,这种包办造成的婚姻悲剧时有发生。这种陋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已基本绝迹。

知识出处

内丘县志

《内丘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内丘县自然地理、建置沿革、物产资源、经济状况、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发展变化。上限尽量溯至各项事物之发端,下限断至1994年。

阅读

相关地名

内丘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