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葬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内丘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4639
颗粒名称: 丧葬
分类号: K892.22
页数: 2
页码: 1134-113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内丘县的社会习俗丧葬。
关键词: 内丘县 社会习俗 丧葬

内容

明朝时已有人死后,排七排九,甚至停放更长时间再埋葬的记载。还有一七、二七、十七算尽七的记载。代代相传,殡葬是越演变越复杂,人死后,净面、整容、穿寿衣、寿靴、噙口钱、纸盖脸、卧草铺、束袖内装打狗饼。死后一般有排三、排五、排七埋之说(即死后第三、五、七天埋),定丧期后向亲友“报丧”。对“娘家”人要高待一等,对其挑三剔四要言听语从。大门、屋门要贴白对联。孝子及侄男弟子们要持哭丧棒到土地庙报庙。死者入殓要在棺内放“垫背钱”,要将死者生前心爱之物放入棺内。
  出殡时,要搭灵棚,放纸糊的童男童女,金斗银斗,摇钱树等等。亲戚们多是背一斗麦子来上礼,朋友们拿钱。起灵时长子摔老盆,次子扛幡,长辈人在前?汇斗,内装烧纸,边走边撒。男孝子们(包括死者的孩子、侄子、孙子、女婿、外甥)排了队戴白孝帽煞白孝带边走边哭。闺女媳妇们穿孝衣坐大车或拖拉机到坟上去送殡。棺材入穴后,由孝男看棺材的方向、定位,然后填土三锨。在堆坟时,男孝队女孝队穿插转坟,正三圈倒三圈。葬后回家孝子要到死者所占的屋里磕头,吹鼓手从坟上回来后还要跟在孝子后边吹吹打打谓之“净宅子”。葬事毕,宴请乡亲和帮忙的人,在大伙正喝酒时,孝子过来磕头以示谢意称“谢孝”。
  葬后三日孝男孝女要去坟上烧纸、打幡、添土。自死日起,七天为一祭,称“头七”,直到第十个七称尽七,祭墓仪式才算结束。但还有百日祭,周年祭,过了三周年祭,孝子方能脱孝。死者若有父母健在,死后不能入坟,在他处埋葬。男单身汉死后要找一早亡单身女子配骨,叫“结阴亲”。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带有迷信色彩的习俗逐年减少。提倡丧事从简,开追悼会,举行向遗体告别仪式,放哀乐送花圈等等,形成新风尚、新习俗。20世纪80年代后强调实行火葬。但变着花样大操大办,借机敛财的坏风俗时有反复,有的遍告亲朋,平时很少来往的也要下通知让你送礼。请来的吹鼓手十七八人、二十多人,又唱戏又舞蹈,那花圈布匹摆半道街。宴席能摆上百桌。但这毕竟是少数,到了20世纪末,火葬、送花圈之风渐多,在农村也渐次推广开来。

知识出处

内丘县志

《内丘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内丘县自然地理、建置沿革、物产资源、经济状况、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发展变化。上限尽量溯至各项事物之发端,下限断至1994年。

阅读

相关地名

内丘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