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图书馆
邢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邢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城镇居民生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内丘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457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城镇居民生活
分类号:
C913.3
页数:
3
页码:
1115-1117
摘要:
本节记述了内丘县的城镇居民生活。
关键词:
内丘县
居民生活
城镇
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内丘县工业薄弱,只有少量手工业从业人员,其收入微薄,生活困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职工数量大增,生活水平逐渐提高。1949—1957年,职工的年工资平均额由1949年的313元提高到1957年424元,增长35%。1958—1978年,职工的年工资平均额在500元左右,一般职工家庭购置有代表当时普通生活水平的“三大件”(自行车、缝纫机、手表)。职工比农民生活要好得多。
1978年之后,职工收入和生活水平增长较快。1994年人均年工资3051元,平均年递增12.2%。随着收入的增加,职工生活越过越好,吃、穿、住、用等生活消费也起了新的变化。2000年,人均年工资11296元,职工生活向高品位迈进。
膳食结构职工吃细粮的比重由20世纪80年代前的30%、50%,提高到90%以上。植物油的消费量,1978年平均每人每年1.5公斤左右,2000年已增加到7.8公斤左右。各类肉类由每人每年4公斤提高到10公斤。蛋类由平均每人每年15公斤提高到30公斤。食糖、水果、蔬菜等消费量都比过去大幅度增加。由于人们吃的主副食变化,从食品中摄取的热量也大大提高。
衣着服饰职工服饰由穿棉布、涤卡、化纤棉花混纺品向晴纶、呢绒、毛料等发展,后又向精纺棉布、羽绒发展。花色款式也更加美观、大方、舒适,在衣着方面的开支大有增加。1965年,平均每个职工每月购买穿着用品的开支2.16元。1982年5.33元。1994年增加到15元,分别比1965年、1982年增长5.9倍和1.8倍。到2000年达到78.7元,比1965年增加30多倍。
居住条件(见基础设施编)
消费投资20世纪80年代在职工家庭中,老的“三大件”(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已趋向饱和,对其需求主要是上档次、换名牌。家庭电器拥有量发展很快。1994年底每100户职工家庭拥有电扇17台,电视机13台(其中彩电8台),收录机8台,电冰箱6台,电话机3部,放像机1台,摩托车4辆,洗衣机3台,照相机2架。20世纪90年代中期,职工家庭拥有的家用电器数量和质量逐渐提高。彩色电视机由普通型变成豪华型,并且大多配备有VCD或家庭影院。落地扇或台扇等电器十分普遍,相当数量家庭使用空调,冬季取暖多用暖气。家庭普遍装电话,寻呼机、移动电话广泛使用。不少家庭已购置了电脑。职工的文化生活、精神消费支出亦较前些年有大幅度增长,其中人均用于书报和再教育的费用支出最为明显。对子女的教育投资已成为家庭支出的主项。在一些富有家庭开始雇用保姆。2000年,每100户职工家庭拥有电扇100台、电视机100台、收录机100台、电冰箱90台、电话90部、放像机30部、摩托车90辆。
知识出处
《内丘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内丘县自然地理、建置沿革、物产资源、经济状况、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发展变化。上限尽量溯至各项事物之发端,下限断至1994年。
阅读
相关地名
内丘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