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内丘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4545
颗粒名称: 体育
分类号: G812.922
页数: 8
页码: 1101-110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内丘县体育活动历史悠久。千百年来,内丘县民间流传有抬杠子,踢毽子、赶蛋、打瓦等多种体育活动。内丘人民十分崇尚武术,梅花拳、八卦拳、洪拳、二郎拳在境内广为流行,不少村庄设有武校,农闲时节习拳练武。先后出过马尚德、张韬等武林高手。
关键词: 内丘县 体育 体育活动

内容

内丘县体育活动历史悠久。
  千百年来,内丘县民间流传有抬杠子,踢毽子、赶蛋、打瓦等多种体育活动。内丘人民十分崇尚武术,梅花拳、八卦拳、洪拳、二郎拳在境内广为流行,不少村庄设有武校,农闲时节习拳练武。先后出过马尚德、张韬等武林高手。
  民国初期,篮球、网球运动传入内丘。民国19年在城西北大场上曾举办过田径、网球比赛。学校也开始设置体育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提出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指示,体育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1956年国家颁发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1958年推行第一套广播体操,执行国家《等级运动员制度》。体育活动由学校辐射及城乡、党政机关、厂矿企业、事业单位等。一时篮球、乒乓球、武术队都极活跃。
  1985年成立体育总会,分立篮球、乒乓球、田径、象棋、武术等单项民间协会。同年邢台地区体育工作现场会在内丘召开,内丘被命名为“省级体育先进县”。
  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健身为主的群众性体育活动空前活跃。打太极拳、晨跑、扭秧歌,成了城乡一道亮丽独特的风景。内丘先后被评为“省级群众体育活动先进县”、“职工体育达标单位”。
  第七章 群众体育
  第一节 民间健身活动
  内丘县民间体育历史悠久,广为流传的体育健身活动有踢毽子、抬扛子、捉迷藏、撞拐、踩高跷等等。据载,五代后唐时民间就有人习枪练棒,强身健体。县内流行有洪拳、梅花拳、八卦拳、太极拳等。多数村庄设立武校(又称少林班子),聘请武师教习武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间体育空前活跃。篮球、乒乓球、拔河、象棋、羽毛球等体育活动得到了群众的喜爱。1950年初就有了县直机关干部篮球队。1960—1980年先后成立了7个职工篮球队,其中有两个女子篮球队。1985年举办了首届振兴杯篮球赛。乒乓球运动开展得更加活跃,处处有球案,时时有比赛,涌现出不少乒乓球优秀运动员。拔河比赛也年年举行。
  农村体育活动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农闲时,较大村庄都有体育活动的开展。1986年,邢台地区首届农民运动会在内丘举行,内丘县代表队获团体总分第七名,1989年邢台地区举办庆丰收农民运动会,内丘代表队取得团体总分第三名。春节期间,农民武术队几乎年年进城表演。西庞、东庞、后河、后李阳、北关、马村、辛东庄还都获得过先进武术队称号。
  20世纪末,离退休人员组织“夕阳红”运动队,骑上自行车,外出旅游参观,早晚还坚持打太极拳、晨跑、散步。
  在县城城镇居民尤其是老年人更看重晨跑晨练,早晨打太极拳和晨跑晨练的人群成了县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扭秧歌广泛开展,农村秧歌队在村里扭,出村扭,还到县城扭,既娱乐了自己也锻练了身体。打乒乓球、打羽毛球成了极普遍的群众活动,早晚工余课余,随处可见在乒乓球案边比试的青少年,到处可见隔网挥拍对打羽毛球的人们。更可喜的现象是,农村的老年人也开始起早散步、遛弯、打拳,还有三五一伙的老年人骑上车子出外旅游,既开阔了眼界又锻练了身体,还调节了情绪,拓宽了胸怀,增长了见识。
  现代化的体育项目,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渐渐流传开来。厂矿企业都有了职工业余篮球队。在1985年到1990年县里举办了四届“振兴杯”篮球赛。1985年县男子篮球队还获得了邢台地区第七届全运会第3名,女队获第6名。乒乓球、拔河也不定期举行比赛。农村体育活动多在农闲时开展,乡镇所在地、大村都有篮球场和乒乓球案。1984年邢台地区在南宫县举行全区武术比赛。内丘马村的绳镖获第一名。1986年邢台地区首届农民运动会在内丘举行,内丘获团体总分第七名。1989年邢台地区举办“庆丰收”农民运动会,内丘获拔河比赛第一名、田径项目第二名,象棋第五名。团体总分第三名的好成绩。1988年城关镇、1990年官庄乡、大孟村镇、柳林乡先后被河北省体委命名为体育先进乡镇。
  第二节 民间游戏
  游戏类
  撞拐、凿杏核、捉迷藏、丢蛋、老鹰抓小鸡、猫吃老鼠、摸瞎子、跳皮筋、扳腕子、戳瓦、拿石子、拔河、斗鸡、踢方、摔跤、打采、扔杠、猜猜猜(包、剪、锤)。
  花会类
  拉碌碡、跑旱船、舞狮子、抢花灯、札高跷、二鬼摔跤、娃娃舞、扇鼓、推太平车、扭秧歌、打腰鼓、甩大鞭、锯大缸、猪八戒背媳妇、别扛、跑竹马。
  娱乐类
  打扑克、打麻将、放风筝、踢毽子、蹬琉璃球、翻三角、打秋千、打木牛、推铁圈。
  游泳类
  扎猛子、狗刨、侧泳、仰泳、立浮、蛙泳、蝶泳。
  射击类
  打弹弓、打水枪、投镖、射箭(自制木弓)、打雪仗。
  棋类
  走子有多种形式,不同村庄玩法也有出入,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二子铳(走四方、打兔子)
  二人对抗赛,各持四子,当本方两子与对方一子成直线时,即吃掉对方该子,哪方仅剩一子时即为输了。
  (二)走牛角
  二人对抗赛,甲方二子,乙方一子,甲方把乙方挤到牛角尖为赢。
  (三)下六(又名下方)
  各十八子的对抗赛,自己的子六个排成一行即成六,可号对方二子,如下成一方(四子)号对方一子,下满格后,起掉号住的子再走。方一次吃对方一子,六一次吃对方二子,谁先不足四子时为输。
  (四)山
  二人对抗赛,每人十二子,每次下一子,摆三子成一线时,号对方一子,下满后,拿掉号的子,先下者后走,山一山吃对方一子,吃完为赢。
  (五)九子围葫芦
  二人对抗赛,甲方九子,乙方一子。甲方每次只能走一步,乙方顺线可行多步。甲方把乙子围到葫芦顶端为赢,但如甲方底中线无子,乙方可绕到底部继续行子。如乙方行到甲方两子中间可吃掉甲方两个子,叫担掉子。
  (六)上京赶考
  三人玩。每方一子各占一组数(258、147、369)
  每人拿三个石子,互相出子,出几随意,三数相加是谁的数谁可走一步。如是3,南方走,如是5,东方走,如到交叉路口,前面有子,可压他一步。谁先考成状元为赢,走在最后者为输。
  第八章 学校体育
  第一节 体育课
  清代,县学每年招收武童12名。民国初年,内丘高小,内丘简易师范各配有一名体育教师,能上简单的体育课。
  1956年,全县学校开始使用统一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1958年推广国家体委制定的第一套广播体操。1959年推行全国统一的《劳动卫国制度》、《等级运动员制度》和《等级教练员、等级裁判员制度》。1975年学校开始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1979年按国家体委颁发的《中小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全县学校每周设两节体育课,开展广播体操、眼睛保健操和每周两节课外体育活动。县教育文化体育局都配备了专职体育干部,较大学校都有专职体育教师。1950—1960年全县有体育教师6名。1970—1980年40人。1981—1993年30多人。1994—2000年50多人。1999年全县配备各种体育器材45种,价值150万元,新建田径场25块,篮球场80块。
  第二节 学生运动会
  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时期,县重点中学每年举行春秋季田径运动会,不定期举办小型体育比赛。还举办冬季长跑比赛。重点中学,校区中学都建立有田径、体操、篮球、乒乓球、游泳、排球训练队。县教育文化体育局每年还举办一次全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
  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不光县里每年举行,全市也经常举办大型比赛。1977年内丘县中小学生在全市比赛中获团体总分第六名,1982年城关校区北街小学足球队,受到共青团中央、国家体育委员会通报嘉奖。1985年内丘中学经省教委检查验收,达到“全国中小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暂行规定”要求被评为合格学校。
  1995年邢台市第九届运动会,内丘获男子团体第九名,女子第十三名。
  根据市教委〔1995〕12号文件精神,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初中毕业生升学要考50米跑、立定、跳远和推铅球。以60分列入升学总分。1995—2000年每年初中毕业生都要举行升学体育考试。
  第三节 人材培养
  清代,县学每年招收武童12名。大孟村的马尚德就是武馆练出来的武林高手,进京赶考,被点为二名武榜眼。
  民国时,学校设体育课,对体育人才进行培养。1950年后,各学校逐渐配备了兼职专职体育教师,每年举行不同项目的运动会,出现了一些优秀运动员和好的体育苗子。1970年至1980年,先后培养田径教练员14名,其中中级教练10名,培养田径裁判员10名,其中国家二级裁判2名。内丘中学先后两次设体育班,培养学生160多人。先后向河北省体育工作大队,输送运动员4名,向大专院校输送体育学生12名,向中等专业学校输送体育学生30名。1996年向河北师大体育系输送学生一名。1997年向大专院校输送学员8名。1998、1999年各3名。
  第九章 体育设施与赛事
  第一节 体育设施和经费
  清以前,只有私人的武术场和官府的练兵场。民国时期,县政府院内开辟小场,供国民党县中队训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体育工作由县政府教育科统管。1959年底建立内丘县体育运动委员会。1961年体育委员会撤销,体育工作由县文教局统管。1973年再设内丘县体育运动委员会。1994年体委撤销,并入县文化教育委员会。后改名为内丘县教育文化体育局,内设体育管理科,具体管理体育工作。想方设法筹措资金,有计划地加快体育设施建设。1951年在县城北关建起内丘中学体育场,占地10亩。1952年又在县城东南建11亩大体育场。内丘中学迁到城西内白公路南侧后,建了400米田径场和3个标准篮球场,配备有单杠、双杠、木马等。孟村中学、金店中学分别于1971年和1978年建了200米跑道和篮球场、乒乓球台等。一般学校也都有了相应的设施。1985年内丘县委、县政府建立了内丘体育活动中心和体委综合活动楼。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工程造价5万余元。1986年又建成了能容纳1500人观看的灯光篮球场,有南北两排看台,东西长50米,看台下建运动员宿舍24间。1987年县又投资近万元改造原内丘中学礼堂为训练房。1988年又投资12万元建21×50米标准游泳池一座,实现了国家体委规定的县级建二场一房一池的要求。体育设施达到全国体育先进县标准。各厂矿企事业单位和部分县直机关也纷纷建起了篮球场、乒乓球台。象棋围棋更是处处皆有。清朝以前无专项体育经费,民国时虽有过少量支出,但无单列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体育经费才由县财政拨出。1949—1958年体育经费由县文教事业费中开列。1959年为1万元。1961年至1972年由文教经费中支出。1973年经费单列为1万元。1974—1980年由地区体委拨款,每年6000元。1981-1983年县财政每年拨6000元,1984年拨1万元。1989—1993年平均每年5000元。举办大型体育活动,县财政专项拨款并吸收单位和个人资助。1994年至2000年底,活动经费由县教育文化体育局从事业费中列支。
  第二节 体育比赛
  内丘的体育比赛始于民国初期,起初在学校进行,县政府也举行过田径赛,项目少,水平低。
  1950年体育竞赛种类不过5种,到1980年发展到十多种,有田径、篮排球、乒乓球、举重、门球、射击、柔道、武术、摔跤等。分项目已达27个。
  篮球活动始于1945年。1958年后建立业余篮球队,参加过邢台地区专员公署举行的篮球运动会。1975年后,该运动普及全县并常有比赛活动。
  武术比赛始于明朝以前,多以帮派比武形式进行。武术传统套路有拳类(徒手拳、对打拳);器械类:单人械、对扎枪、枪对枪、刀对双刀、白手夺枪、白手夺刀、白手夺多枪、刀对刀、刀对棍、刀对鞭、剑对刀、剑对钩等。主要器械有刀、叉、枪、剑、钩、拐、锤等,还有软械:鞭、绳标、流星锤、三节鞭等。
  象棋比赛历史悠久,但多为民间取乐的对抗赛。1970年前后县内开始正规比赛。1982年在邢台地区比赛中,内丘县代表获第三名。当时有国家二级裁判三名。
  乒乓球比赛从1953年才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从1980年后,两年举行一次比赛,由县体委和县总工会主办。
  举重比赛清代有举石锁记载,民国时期有举石担和东脚的比赛。1960年内丘中学购置一副杠铃。1980年,县体委把举重列为正式项目,并选送高手到地区体委进修,还在县内举行过几次小型比赛,1988年内丘县女选手李贵芹在河北全运会上打破了女子76公斤级省举重记录。
  门球、摔跤、柔道1980年列入县内竞赛项目,1990年门球队在地区获第三名,并被评为先进队。1988年内丘张洪林、马建军入选地区摔跤队,在省运动会上张洪林获60公斤级第一名。1989年县体委组建摔跤队,张、马二人任教练。1989年还组建了县柔道训练队,在参加省地比赛中,均进入前四名。1958年邯郸地区篮球分区赛在内丘举行,在6个大县参加的比赛中,内丘县获第三名。
  1974年邢台地区第四届运动会,排球项目比赛在内丘举行。1986年8月中国象棋特级大师,全国冠军李来群到内丘举办技艺讲座,传授技艺。与邢台地区和内丘县象棋爱好者进行了一对十二人车轮战表演赛,还蒙上眼睛一对四进行了盲棋表演赛。
  1986年9月邢台地区首届农民运动会在内丘举行,省地领导各县市运动员裁判员500多人参加了比赛,内丘县获团体总分第六名。1989年邢台地区第九届全运会在内丘举行。省市部分领导各县书记、县长及裁判员、运动员600多人参加了会议。在开幕式上,省航空模型队表演了拉线牵引飞机和无线电遥控表演。
  1987年10月,省农民运动会,乒乓球项目比赛冀南赛区在内丘体育中心举行,参赛地区有保定、衡水、石家庄、邯郸、邢台。内丘县赛区参赛人数104人。
  1986—1989年连续4年参加省创建体育先进县工作(表彰)会,分别在卢龙、故城、新乐、定州举行。每次都有内丘县领导或体委主任介绍经验。
  1992年邢台地区第十届全运会,内丘县参加了射击、田径、游泳、举重等六项比赛,取得了举重第一、游泳第二、射击第三、团体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
  附:内丘县优秀运动员名录
  巨秀琴,女,内丘县东街人。1958年参加解放军全军运动会(北京举行),巨秀琴获手球第三名。
  赵金英,女,内丘县磁窑沟人。河北省女排队员。1980年参加过全国女排赛(河北获第六名)。1981年参加了漳州全国女排邀请赛。1983年参加了上海五届全国运动会,河北女排升入甲级队。
  李树民,男,内丘县南关人。1981年全国业余体校排球赛,河北获第三名。是年,包头全国青年排球赛河北获第四名,他均参赛。
  张立军,男,内丘县南街人。河北省男排队员,参加过全国青年排球赛在包头的比赛,河北获第四名。
  赵金平,女,内丘县磁窑沟人。曾参加1981年太原全国青年排球赛。
  李铁良,男,内丘县北永安人。在河北田径队服役。1985年北京全国田径比赛中获铁饼第六名,1986年长沙田径邀请赛,铁饼比赛获第8名。

知识出处

内丘县志

《内丘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内丘县自然地理、建置沿革、物产资源、经济状况、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发展变化。上限尽量溯至各项事物之发端,下限断至1994年。

阅读

相关地名

内丘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