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图书馆
邢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邢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十章 旅游开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内丘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4488
颗粒名称:
第十章 旅游开发
分类号:
F590.31
页数:
2
页码:
1062-1063
摘要:
本章记述了内丘县的旅游开发,概括了旅游习俗、旅游产业等。
关键词:
内丘县
旅游开发
旅游资源
内容
第一节 旅游习俗
内丘县旅游活动历史悠久。
著名的《内丘八景歌》(流行于清末),词中描述:“八处奇景有名气,世代游客多留恋”;“每逢三月初一日,四方香客汇此间(扁鹊庙),善男信女多朝拜,祭祀扁鹊求平安”;“来此不登太子岩,人传后悔七八年”。据此可知,当时的旅游活动非常兴盛。景中,东有金提店(金店);西有鹊山扁鹊庙;南有四杨桥(都城南);北有洪济桥(北光);中有内丘城,涉及全县山区、丘陵、平原,游览范围甚广。
鹊山扁鹊庙历朝历代都是游览观光的胜地,文人贤达游历斯地,曾赋以大量诗篇;三月神头庙会期间八面四方的善男信女云集此处,除了拜谒神医扁鹊外,大都徒步登山,游览胜景。
民国时期,内丘县有“踏青”、“踏春”习惯。
旧时,游山玩水是文人墨客、富贵人家的事,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人民难得有这样的心情,大多是在本地域内走亲访友而已。深山区的人民很多就没有走出过深山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学校组织学生开展“春游”、“夏令营”活动或到外地参观游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0世纪80年代始,神头庙拜谒、观光活动再度兴起,游人逐年剧增,客流量达数十余万人次。同时,许多富裕起来的人们,到外地旅游,甚至出国旅游。旅游成为人们消费一大亮点,成为生活中的新时尚。
第二节 旅游产业
把旅游作为一种产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当时未设专门机构,具体工作由文化局代管。1994年,成立内丘县文化教育委员会,下设旅游局(二级局)。1999年,内丘县成立旅游文物管理局。专门负责旅游业开发工作。
1987年开始,文物管理部门陆续对扁鹊庙现存古建筑进行维修和重修。1992年,文化局组织考察杏峪旅游资源。杏峪村组织村民修筑山道、建造山门、规划开发景点。1994年,修通了鹊山风景区的红门桥至扁鹊庙油路。1995年至1996年,将神头中学和神头小学先后迁出扁鹊庙区。1999年在太子岩山上建蓄水池3个,上50千瓦变压器一台,解决了山上缺水少电问题。1999年冬至2000年春,相继编辑出版《历史文化名山鹊山》、《华夏医祖扁鹊》、《鹊山轶闻》旅游文化丛书。
1999年7月中旬,邀请河北师范大学王清兼教授到鹊山进行实地考察,并委托王清兼教授组建规划组编制《鹊山风景名胜区旅游开发总体规划》。同时,对杏峪、鹤渡岭自然风景区,长寿岗百果庄园、富岗山庄的生态旅游进行全面开发,全县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的旅游新格局。
2000年,内丘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决定》和《内丘县保护旅游区开发建设暂行规定》。文件中强调对境内的旅游资源生态环境要加以保护、合理利用。对前来内丘投资兴办旅游业的,在项目审批、开发服务等方面给予优惠。按照全县旅游资源开发建设的总体规划,坚持社会办旅游的方针,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打破地区、行业、所有制等方面的界限,国家、地方、部门、集体、个人、外资一齐上,通过独资、合资、合作股份制等形式兴办旅游业。
2000年内丘的旅游事业得到全面发展,旅游收入达35万元。
知识出处
《内丘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内丘县自然地理、建置沿革、物产资源、经济状况、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发展变化。上限尽量溯至各项事物之发端,下限断至1994年。
阅读
相关地名
内丘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