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修志编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内丘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4481
颗粒名称: 第九章 修志编史
分类号: K297.22
页数: 4
页码: 1059-1062
摘要: 本章记述了内丘县修志编史,概括了修志、文史资料整理、党史资料编纂、地名资料整理等。
关键词: 内丘县 修志编史 资料

内容

第一节 修志
  据考,明正德年以前,曾编纂了《内丘县志图》和《内丘县志》两部志书,但已失传。据《文渊阁书目》仅知《内丘县图志》分两册。
   明正德年间,由内丘县训导池鳞(汾州人)编修的《内丘县志》,是本县第三部有史可查的志书,已散失。明万历年间,知县郝学诗(山东莘县人)和邑人崔万仞编修第四部《内丘县志》,并于万历十八年(1590)编纂成书,计二册,亦散失。
   崇祯十年(1637),高翔汉(陕西宝鸡人)任内丘县知县,主持编修第五部《内丘县志》,此书由本县人乔中和于崇祯十五年(1642)汇纂成书。该书篇目设天纪、地纪、人纪、物纪、常纪、灾纪、风纪、文纪等八记。古代以天地人为“三才”或“三宝”,所以又称此体为“三宝体”。其书现存于北京图书馆和内丘县档案局(残本)。2000年,内丘县志编辑部
  专人赴北京图书馆将该志复制,在内丘县档案馆、图书馆有存。
  清代继承明代修志传统,内丘县又先后三次修志:
  第一次修志是在康熙六年(1667),阆州汪匡鼎莅临内丘为知县,上任伊始即主持编修新《内丘县志》。修志人员达28人,于康熙七年(1668)由本县人和羹汇纂成书。该书共分四卷。这是一部保存完好的县志,现在北京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和台湾有存,内丘县档案馆存有该部志书的复印本。
  第二次修志是在道光年间,内丘县知县施彦士(崇明人)以汪匡鼎《内丘县志》原本进行续修,并于道光十二年(1832)成书,该书共二册四卷为手书本。其篇目设置基本上沿袭了汪匡鼎的《内丘县志》。1970年该部志书由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发行。内丘县地方志办公室有该部县志影印本的复印本。
  第三次修志是光绪三十二年(1906),由知县卢聘卿主持编修,田尔砚,郝慎冈汇纂,名为《内丘乡土志》,该书共分二卷,原本已佚失,其手抄本现存于天津图书馆。内丘县亦有手抄本复印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修志,起步于1987年(详见本志编纂始末)。
  第二节 文史资料整理
  1992年,政协内丘县委员会,编印了《内丘县文史资料》第一辑。2000年,编辑内丘县文史资料《历史文化名山鹊山》,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全书分鹊山游览、鹊山文化、鹊山诗词、碑文注释四项内容,共15万字。
  第三节 党史资料编纂
  中共内丘县委党史资料征集小组成立,下设办公室。1988年编辑出版了中共内丘县县委党史资料专辑《内丘沧桑十八年》(1931—1949)。本书分上、下两册,计收回忆录48篇,历史文件资料78篇,专题、综述资料19篇,大事记一部(1931—1949),共计50余万字。1992年编辑一部《中国共产党河北省内丘县组织史资料》(1931—1987),对中共内丘县地方党组织的创建与发展做了较为全面的记述。
  中共内丘县委党史资料办公室整理编写的专题、考证资料,有6篇被地级内部资料选载;有7篇分别被《河北省党史资料》(专辑)、《党史博采》、《前辈风范》(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刊物选载。
  1994年11月,中共内丘县委党史资料办公室在内丘县机构精简中被撤销。其工作任务归中共内丘县委组织部承担。此后编辑了《中国共产党河北省内丘县组织史资料》续编本(时限为1987.10—1995)。
  第四节地名资料整理
  县地名办公室于1981年,汇集编撰成《内丘县地名志》和《内丘县地名资料汇编》。主要内容有:内丘县标准地名图,县、公社和其他一些重要地名概况,自然村现状和沿革,各类标准地名及有关的参考文、图、资料。

知识出处

内丘县志

《内丘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内丘县自然地理、建置沿革、物产资源、经济状况、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发展变化。上限尽量溯至各项事物之发端,下限断至1994年。

阅读

相关地名

内丘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