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初时期的邢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内丘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4474
颗粒名称: 隋、唐初时期的邢窑
分类号: K878.5
页数: 1
页码: 1054
摘要: 本文记述了隋至初唐,是粗白瓷向精细白瓷过渡时期,这个时期邢窑主要生产粗白瓷。隋至初唐时期,在原始白瓷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了胎釉原料的选择,注重如何提高产品的白度,同时更加增强产品的使用功能和观赏价值。器物造型逐渐变得灵巧、实用,胎体和釉层逐渐由厚变薄,由器外施半截釉改为通体施釉,流釉、裂釉现象逐渐减少。在装烧技术上作了重大改进,改叠烧为单烧,从此克服了产品上的支烧痕迹,提高了质量,扩大了产量,为精细白瓷的生产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关键词: 内丘县 邢窑 制瓷业

内容

隋至初唐,是粗白瓷向精细白瓷过渡时期,这个时期邢窑主要生产粗白瓷。隋至初唐时期,在原始白瓷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了胎釉原料的选择,注重如何提高产品的白度,同时更加增强产品的使用功能和观赏价值。器物造型逐渐变得灵巧、实用,胎体和釉层逐渐由厚变薄,由器外施半截釉改为通体施釉,流釉、裂釉现象逐渐减少。在装烧技术上作了重大改进,改叠烧为单烧,从此克服了产品上的支烧痕迹,提高了质量,扩大了产量,为精细白瓷的生产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知识出处

内丘县志

《内丘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内丘县自然地理、建置沿革、物产资源、经济状况、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发展变化。上限尽量溯至各项事物之发端,下限断至1994年。

阅读

相关地名

内丘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