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扁鹊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内丘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4457
颗粒名称: 第四节 扁鹊庙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3
页码: 1028-103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扁鹊庙,亦称鹊山祠、鹊王庙、神应侯庙、神应王庙。位于内丘县城西22千米的神头村西。它是全国众多扁鹊庙中最大的一座,以建筑宏伟、历史悠久而闻名于世。《顺德府志》记载:“鹊王庙者,祀扁鹊也”。扁鹊,战国初年渤海郡鄚州人,是中国中医学之鼻祖。他师从长桑君,学成后周游四方,治疗民间疾苦随俗为变。过赵国,遇赵简子病五日不省人事,扁鹊往来采药或居住在此,活人甚众。过秦,秦太医李醯妒其技而刺杀之。鹊山人们感其德,将其头运回葬于鹊山脚下,改焦子村、郎家庄为神头村,并立祠于封地以祀之。
关键词: 内丘县 文化遗址 扁鹊庙

内容

扁鹊庙,亦称鹊山祠、鹊王庙、神应侯庙、神应王庙。碑文记载:“始建不详,汉唐已有之”。位于内丘县城西22千米的神头村西。它是全国众多扁鹊庙中最大的一座,以建筑宏伟、历史悠久而闻名于世。《顺德府志》记载:“鹊王庙者,祀扁鹊也”。扁鹊,战国初年渤海郡鄚州(今河北省任丘市)人,是中国中医学之鼻祖。他师从长桑君,学成后周游四方,治疗民间疾苦随俗为变。过赵国,遇赵简子病五日不省人事,扁鹊往来采药或居住在此,活人甚众。过秦,秦太医李醯妒其技而刺杀之。鹊山人们感其德,将其头运回葬于鹊山脚下,改焦子村、郎家庄为神头村,并立祠于封地以祀之。
  扁鹊庙选址在鹊山东麓莲花形群山中央,背靠煤山,东、西岭左右相扶,九龙河由庙前环绕流过,取背山面水,负阴抱阳之象。正前方有矮山与庙门隔河相望,是为天然屏障,这里的山岭呈圆浑敦厚之势,河水有娟秀娇妍之态,既见佳丽景致,又显庄重肃穆,立地条件十分优越。自古这里就是朝拜医圣,避暑游览之胜地。
  扁鹊庙坐北朝南,依山势而建。其建筑气势雄伟、殿堂层叠,由前至后逐渐升起,总占地面积约四万余平方米。沿中轴线由南向北经早参亭,过九龙桥(亦称回生桥),拾级而上穿过桥楼即可看到山门。进入山门依次为献殿、扁鹊殿、寝宫殿、后土前殿、戏楼、抱厦、后土殿。轴线西侧排列着碑楼、牛王庙、火神庙、百子殿、西厢房等建筑。轴线东侧分布有祖师庙、药王庙、道士院、三清殿、鬼王庙等殿宇。后土殿之后偏东北方向还有睡呼殿、玉皇皋、玉皇殿、纺花洞、老母庙、老君洞等。这些建筑风格各异,形式多样,有的重檐密庑,金碧辉煌,显得富丽堂皇;有的砖雕石砌,造型别致,显得古朴大方。部分大殿内部供有泥塑、石雕或铜铸神像,其形态逼真,栩栩如生。精湛的建筑、雕塑、彩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整座庙宇成为一座艺术的殿堂。
  庙群的建筑布局,是在集前有建筑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发展、完善逐渐形成的。它采用三才布局法,将玉皇殿(天)、后土殿(地)、扁鹊殿(人)做为庙群的主体建筑。其他各殿似众星捧月般分布两边与之遥相呼应,又自成格局。纵观庙群全貌,建筑疏密有致,错落相间,整体布局严谨合理。庙宇的选址、建筑的布局及各不相同的建筑风格,把中国古代建筑博大深厚的文化和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以及高超的建筑技艺都充分地展示在人们眼前。
  庙内供奉的多神体系既反映了中国道教文化包罗万象、博大精深的内涵,也体现出佛、道、儒三教在扁鹊庙共存的这一特点。
  扁鹊庙素以历史悠久而著称,但始建年代无考。《魏书·地形志》记载:“晋乱罢太和二十一年复有中丘城、伯阳城、鹊山祠”。宋熙宁二年(1069)《重修神应候庙记》:“因赐田于赵而多游焉,既殁,民思其功,乃立宇以祀”。明万历六年(1578)《重修鹊王庙记》(此碑已残):“……由周而来,历二千载矣,人之骏奔而俎豆者……”明万历十三年(1585)《重修鹊山神应王庙记》:“德其功肖像祀之,溯战国至今累封王爵,盖由远矣”。由此而知扁鹊庙可追溯到春秋或战国时期。
  扁鹊殿作为扁鹊庙群的主体建筑之一,始建的时间最早。它几经劫难,历代重修多次。据元碑记载,在金末元初之间该殿曾遭火灾焚荡无余。现存建筑具有元代建筑风格。明、清两代曾经修葺,但未落架大修,基本上保留了原来的建筑风格。
  扁鹊庙不仅以其宏伟建筑、悠久历史而闻名于世,庙内还保存了很多碑碣。这些碑碣楷、行、草、篆各有千秋,对于研究书法艺术、宗教文化、扁鹊庙的历史沧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最为著名的当属元代翰林学士王鹗奉旨撰文、光禄大夫位太保刘秉忠书丹的《国朝重修鹊山神应王庙碑》,俗称“透灵碑”。还有元平章政事不忽木题写的《一勺神浆》、《题九龙桥》等诗碣。
  扁鹊庙古柏历史久远、闻名遐迩。庙内龙柏、鸟柏枝繁叶茂,形态奇异。九龙桥石柏气势恢宏,枝干苍劲曲折,树根或嵌入山岩隙缝之中,像鹰爪般锐利,或攀附在巨石之上,似巨龙悠然欲腾,其姿其势显示出天地间阳刚之气。
  伴随着祭祀扁鹊,朝拜医圣的活动,出现了内丘县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庙会。三月庙会,会期长达半月之久。古时,香客以顺德府地区为主,并辐射到距鹊山二百华里左右的其他地域。现在比过去规模有过之而无不及,上庙人员范围已扩展到北京、山东、山西、河南等省、市。届时,庙会人山人海,三教九流无所不至。庙会期间人们不是单纯地为购置物品,而更重要的活动是朝拜医圣或祭神,以祈求驱灾祛病、添子生女、富贵平安、吉祥如意。因此,善男信女成群结队涌进庙内烧香拜神,使整个庙会都弥漫在香烟缭绕之中。
  庙会期间,除请戏班唱戏为之助兴外,人们还自行开展扭秧歌、拉碌碡、跑旱船、推太平车、跳扇鼓舞等多种民间艺术活动。
  扁鹊庙会商品交易以当地土特产品为主,沿街两旁,密密麻麻地摆满地摊,本地盛产的黑枣、核桃、酸枣面、柿饼等山货应有尽有。
  扁鹊庙历代重修,几经劫难。到1980年,仅存后土殿、后土前殿、百子殿、扁鹊殿,且都垣断瓦残。1986年开始,文物保护部门每年在庙会期间集资和采取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对现存建筑逐步进行落架大修;又对回生桥、山门,百子殿、玉皇殿、前土前殿、扁鹊墓等进行复建。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海内外学者名流和广大游客逐年增多,逐步将鹊山(扁鹊庙)开发成为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名胜旅游景区。

知识出处

内丘县志

《内丘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内丘县自然地理、建置沿革、物产资源、经济状况、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发展变化。上限尽量溯至各项事物之发端,下限断至1994年。

阅读

相关地名

内丘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