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图书馆
邢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邢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古文化遗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内丘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445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古文化遗址
分类号:
K878
页数:
4
页码:
1023-1026
摘要:
本节记述了内丘县的古文化遗址,概括了李交台遗址、北岭遗址、南程村遗址、西庞遗址、石家庄遗址、北石庄遗址等。
关键词:
内丘县
文化遗址
考古
内容
李交台遗址位于县城西约13千米的李郊台村西100米处。遗址埋藏较深,在断坡距地表6~7米以下文化层,发现有旧石器时代的鹿骨化石、驼鸟蛋化石、细石器等。
北岭遗址 位于县城西北6千米处北岭水库的东岸,在南北长约100米的一段台址上,断续露出灰坑,内含红陶、灰陶、石器(残)、兽骨等。所发现的陶片均为细泥质,胎薄,均匀。主要器形为钵、碗等。约属仰韶文化。
南程村遗址位于城西南8.2千米的南程村村东和村南。文化层埋藏较浅薄。由于耕作土地,地表有灰坑暴露,散落有陶鬲角、罐、石铲、石镰、骨刀、卜骨等物,均属商周时期。
西庞遗址 位于县城西南11公里小马河北岸的地台上。由于河水的冲刷,部分已被破坏,地面上散落的陶片多带有粗细纹和网状纹。
台地断坡面上可见文化层和灰坑,最厚处可达2.5米。为商周文化遗址。
石家庄遗址 位于县城西南11.5千米的石家庄村南。遗址南、西、北三面环沟,在断面上可见文化层堆积,时间为周至战国。
马河水库遗址 位于县城西南12千米的马河水库北岸。此处陶片散落很多。采集的标本主要是鬲、罐等。时间为周至战国时代。
北石庄遗址 位于县城东3千米的北石庄村北约200米处。遗址长200米,宽100米。由于文化层埋藏较深,地表除发现少量残碎陶片外,不见其他迹象。1986年春,北石庄村民烧砖挖土,发现灰陶片,亦有少量的残鬲足。
四里铺遗址 位于四里铺村南200米处,东紧靠京广铁路,西为内丘镇砖厂,北临四里铺西庄,南望内丘火车站。
调查中发现,四里铺遗址的遗存物以筒瓦板瓦为最多,间有少量的青砖和残碎陶片。器形为壶、罐。纹饰有绳纹、划纹、方格纹,其中还发现带有铭文的陶片。是战国至汉代遗址。
明长城遗址 北起怀来县,南至沙河市。穿过内丘县境内全长12.5千米。位于内丘昔阳交界处的太行山分水岭上,依山造势。
明代嘉靖年间,内丘邑知县杜世爵,在内丘县境内长城沿线置隘口两处:一曰蒿都岭(后改鹤度岭)隘口;二曰锦绣堂隘口。锦绣堂口已毁;蒿都岭隘口现存城楼遗址,城墙高2丈,长50余丈,宽2丈许。城址有石碑一座,详记当年城楼建筑状况和置口因由。
秦置中丘城遗址 位于永安乡西丘村东北侧李阳河南岸,长1000米,宽200米。暴露遗物有绳纹砖瓦、灰陶片、布纹陶片等,均系汉代。初步认定为秦置中丘城旧址。
北魏置中丘城遗址 位于内丘县西关村,李阳河东岸。长1200米,宽1000米,北魏至唐。
唐文宗大和九年(835年),“河齿乞西北偶,乃东迁焉,今城北西垣,即旧城东垣也”。
现只剩东城墙一段,长35米。
青山城遗址 系隋代城址,位于大孟村镇东青山村。城址地处黑山脚下,白马河北岸。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青山村重修府君广生圣母庙碑记:“青山者古黑山城也。”青山县始置说法有二:据《畿辅通志》记:“隋开皇年析龙冈置青山县,大邺初省……”;《新唐书·地理志》载:“武德元年析龙冈、内丘置青山县。开成五年省入焉。”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创建青山村东岳庙神路碑记曰:“邑西南二十五里许有青山村,考志载古建为青山县”。
郭巨塔遗址 位于金店村西200米处。1967年损坏。原塔高6米,长宽均1.05米,上窄下宽四方形,青石构成。塔为七节(连座),座南面凿洞,洞内刻有佛像。始建不详。
金店村原有关郭巨的纪念物很多,如郭巨庙、慈仁寺、汉孝子郭巨埋儿获金处石碑、郭巨墓等。
圆津庵遗址 位于都城铺村南。1938年左右,庵内和尚彦曾,吸鸦片,先后将庵中财产(土地、房屋等)卖光,使圆津庵遭到彻底破坏,今仅留土丘一个。
圣佛岩遗址 位于县城西40千米的獐獏村西1.5千米的圣佛岩上。遗址南、北、西三面环山,东为川涧。
圣佛岩原有寺、庙,不知何时废掉。遗址处只存一元代石碑和天然阁、三教洞、玉帝阁。
知识出处
《内丘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内丘县自然地理、建置沿革、物产资源、经济状况、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发展变化。上限尽量溯至各项事物之发端,下限断至1994年。
阅读
相关地名
内丘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