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重点科研项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内丘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437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重点科研项目
分类号: G311
页数: 2
页码: 976-977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82—1986年,内丘县先后完成了苹果小冠密植,酸枣、柿树、板粟丰产,酸枣露质量,肉牛育肥饲养试验等科研课题。其中密植桃的开发研究,达到省内先进水平。1988年后,山区技术开发示范试点工作成绩显著。1990年后,民间科研机构相继成立,共建立研究课题52项,其中获国家专利18项。到2000年,共完成河北省科技星火计划8项,地级10项。20世纪90年代中期,科技外事活动频繁,引用外资,合资共建,加快了内丘县山区脱贫与发展步伐。
关键词: 内丘县 科研成果 科研项目

内容

1982—1986年,内丘县先后完成了苹果小冠密植,酸枣、柿树、板粟丰产,酸枣露质量,肉牛育肥饲养试验等科研课题。其中密植桃的开发研究,达到省内先进水平。1988年后,山区技术开发示范试点工作成绩显著。1990年后,民间科研机构相继成立,共建立研究课题52项,其中获国家专利18项。到2000年,共完成河北省科技星火计划8项,地级10项。20世纪90年代中期,科技外事活动频繁,引用外资,合资共建,加快了内丘县山区脱贫与发展步伐。
  桃树密植速生丰产1984年,内丘县科学技术委员会承担河北省第二批科学技术发展计划中的河北省太行山技术开发研究8800109课题第十二项,桃丰产技术研究(桃树密植速生丰产)项目。内丘县林业局果桑股助理农艺师卢桂英为课题负责人。
  内丘县的桃树多采取稀植大冠栽培方式和传统的重修剪技术,使桃树生长旺,结果晚,流传着“桃三杏四梨五年”的传统说法。自1984年开始,在中张村由李庆海等九户定植桃树半成苗(芽苗)24亩,采取深翻换土栽芽苗、适应密植选优种、群体整形细修剪、合理施肥浇水、加强病虫防治、地膜复盖等综合技术措施,使桃树发育快、成型早、速丰产。经过三年试验研究,收到良好效果。桃树芽苗当年成形、开花、一年结果。平均亩产400斤,预计二年亩产超6000斤。亩产值达2000元以上。其密植设计为:2×3.3米,每亩100株;2×4米,每亩83株;2×5米,每亩66株。其品种为大久保、山根白,土壤为中性轻壤土。
  该项目于1986年7月20日由邢台地区科学技术委员会鉴定报河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鉴定认为,该项丰产技术经济效果显著,受群众欢迎,达到了省内先进水平。
  野芙蓉综合开发利用野芙蓉是内丘县深山区白鹿角一带生长的一种锦葵科野生草本植物,其种子、花、根、茎、叶含有多种抗衰老、抗癌肿、增智力的成分,且色、香、味适宜直接食用或用其制作保健食品、化妆品、保健饮料及药品。其发明成果已有6项申报专利。野芙蓉系列产品先后获河北省发明智慧奖、北京市优秀发明奖,1993年获全国第七届发明会上食品、药品项目银牌奖。
  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建设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建立于1998年,总投资1450万元,总规模3.25万亩。其中板栗2万亩,苹果、柿子、核桃等1.25万亩。通过引进、研究高新技术应用于该园区进行技术孵化,辐射了内丘西部山区2个乡50多个村,年经济效益2000万元。生产出的优质富岗苹果,获1999世界博览会银奖。

知识出处

内丘县志

《内丘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内丘县自然地理、建置沿革、物产资源、经济状况、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发展变化。上限尽量溯至各项事物之发端,下限断至1994年。

阅读

相关地名

内丘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