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图书馆
邢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邢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十三章 重点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内丘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4375
颗粒名称:
第十三章 重点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分类号:
G311
页数:
5
页码:
976-980
摘要:
本章记述了内丘县重点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关键词:
内丘县
科研成果
科研项目
内容
第一节 重点科研项目
1982—1986年,内丘县先后完成了苹果小冠密植,酸枣、柿树、板粟丰产,酸枣露质量,肉牛育肥饲养试验等科研课题。其中密植桃的开发研究,达到省内先进水平。1988年后,山区技术开发示范试点工作成绩显著。1990年后,民间科研机构相继成立,共建立研究课题52项,其中获国家专利18项。到2000年,共完成河北省科技星火计划8项,地级10项。20世纪90年代中期,科技外事活动频繁,引用外资,合资共建,加快了内丘县山区脱贫与发展步伐。
桃树密植速生丰产
1984年,内丘县科学技术委员会承担河北省第二批科学技术发展计划中的河北省太行山技术开发研究8800109课题第十二项,桃丰产技术研究(桃树密植速生丰产)项目。内丘县林业局果桑股助理农艺师卢桂英为课题负责人。
内丘县的桃树多采取稀植大冠栽培方式和传统的重修剪技术,使桃树生长旺,结果晚,流传着“桃三杏四梨五年”的传统说法。自1984年开始,在中张村由李庆海等九户定植桃树半成苗(芽苗)24亩,采取深翻换土栽芽苗、适应密植选优种、群体整形细修剪、合理施肥浇水、加强病虫防治、地膜复盖等综合技术措施,使桃树发育快、成型早、速丰产。经过三年试验研究,收到良好效果。桃树芽苗当年成形、开花、一年结果。平均亩产400斤,预计二年亩产超6000斤。亩产值达2000元以上。其密植设计为:2×3.3米,每亩100株;2×4米,每亩83株;2×5米,每亩66株。其品种为大久保、山根白,土壤为中性轻壤土。
该项目于1986年7月20日由邢台地区科学技术委员会鉴定报河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鉴定认为,该项丰产技术经济效果显著,受群众欢迎,达到了省内先进水平。
野芙蓉综合开发利用
野芙蓉是内丘县深山区白鹿角一带生长的一种锦葵科野生草本植物,其种子、花、根、茎、叶含有多种抗衰老、抗癌肿、增智力的成分,且色、香、味适宜直接食用或用其制作保健食品、化妆品、保健饮料及药品。其发明成果已有6项申报专利。野芙蓉系列产品先后获河北省发明智慧奖、北京市优秀发明奖,1993年获全国第七届发明会上食品、药品项目银牌奖。
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建设
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建立于1998年,总投资1450万元,总规模3.25万亩。其中板栗2万亩,苹果、柿子、核桃等1.25万亩。通过引进、研究高新技术应用于该园区进行技术孵化,辐射了内丘西部山区2个乡50多个村,年经济效益2000万元。生产出的优质富岗苹果,获1999世界博览会银奖。
第二节 科研成果
第三节 科研典型
富岗苹果实施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技术
1996年始,岗底村富岗苹果的生产在河北农业大学李保国教授的“蹲点”指导下,从果园的土——果树——病——虫——草等整个生态系统出发,创造不利于病虫生存、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依靠科技手段,达到了无公害绿色食品的品质。
苹果生产的病虫防治,主要采取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无公害农药防治:施肥以有机肥为主,以硼、锌、铁为主,以无公害金秋液肥为辅,根据土壤理化性质检测进行配方施肥。轮纹病、早期落叶病是苹果树常见的真菌病,按照绿色食品的要求,在萌芽前,统一喷石硫合剂,同时国农每隔10天在全园喷一次无毒的杀菌剂,有效地保护果树不受真菌侵害。
蚜虫是果树常见的吸汁类害虫,传统的防治方法是喷高毒的氧化乐果,富岗公司的生产者通过科研单位从外地购来几十万头草蛉和七星瓢虫放入园子里,蚜虫是草蛉和七星瓢虫最喜欢的美食。以此方法蚜虫就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金龟子吃花,棉铃虫、卷叶蛾吃叶,桃小食心虫吃果是果园常见的另一类害虫,传统的防治方法是喷菊脂类、1605等巨毒农药,岗底的生产者则根据这些害虫的成虫(蛾子)喜欢向甜酸味和具有紫外光的地方集中的特点,在全村所有果园布置了160个黑光灯和20个糖醋缸,在黑光灯下放上药缸,使害虫毒死在缸内。同时还喷施无毒无害的激素类农药免幼腺,以阻止这些害虫的繁衍。
除了药物污染以外,就是尘和冰雹的侵害。生产者在专家的指导下,全面实施了苹果套袋技术。5月上旬,在幼果上套上双层纸袋,直到9月中旬,苹果开始着色的时候,才把纸袋取下,苹果在整个生长期不受空气污染。
富岗苹果每年都要取果到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进行检测。1999年检测的一组数据是:外观品质,果色条红,着色均匀,颜色鲜艳,果肉白色至淡黄色;质地品质,果实硬度18~9磅/平方厘米,含水量89.3%,果肉脆,多汁,质地细,纤维力。果肉含原糖8.7%,蔗糖15.1%,可溶形固形物含量16.1%。果肉滴定酸0.295%,果汁PH值3.3。具有典型的芳香味。以上指标均高于全国代表值。含有18种氨基酸,15项均高于全国代表值。
2001年1月,富岗苹果获得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颁发的绿色食品证书。
鑫磊集团水泥生产技术改造
邢台鑫磊建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鑫磊集团)的水泥生产,自1985年开始,几经技术改造,现拥有五条机立窑水泥生产线和一条日产1000吨熟料回转窑水泥生产线。
普窑改机立窑项目(第一期技改)企业原用两台Φ1.7×8米的普通立窑,能耗高、产量低、煅烧质量不易控制;且设备简陋、性能差、工人劳动强度大等诸多原因已不适应生产发展。企业委托河北省建材研究所进行可行性研究后,于1985年8月始首次进行改造建设。项目总投资557.68万元。1988年9月,项目正式投产并顺利通过竣工验收。主要工艺设备配套:将原有二台普通立窑改建成一台Φ2.5×10米机立窑;改Φ2.2×6.5m生料磨开路磨为闭路磨;新建一台Φ2.2×6.5米水泥磨,并将原有Φ1.83×6.1米水泥磨迁入新厂房与Φ2.2米水泥磨并列安装;建Φ6×17米生料仓三磨,单仓储量340吨,总储量1070吨;建Φ6×17米熟料仓及混合仓共7座,单仓储量476吨,总储量1428吨;建Φ2.2×12米矿渍回转烘干机一台;新建石灰石破碎生产线一条;在整条生产线上配置相应的输送、配料、计量、除尘设备。
机立窑配套技术改造项目(第二期技改)鉴于首期技改仅仅是利用新技术对原有两条生产线进行改造,着重采用成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而全厂存在的主机能力不平衡,仓储能力不配套等现象并未涉及,对此,企业提出了机立窑配套技改项目,并开始全面应用国家建材局推广的“十四项机立窑节能新技术”。项目总投资1115万元,1992年6月竣工投产。技改后的经济效益情况:技改前水泥品种为325#矿渣硅酸盐水泥,年产12万吨,吨熟料耗标煤154公斤,吨水泥综合耗电91.6千瓦时;技改后,增加了425#矿渣硅酸盐水泥品种,年产量达15.3万吨,吨熟料耗标煤为130公斤,降低15.6%,吨水泥综合耗电为85度千瓦时,降低7.2%。
机立窑节能技术建设工程(第三期技改)为进一步提高企业规模和实力,增强产品在市场上的竟争力,达到大投入大产出。企业进行第三期机立窑节能技术建设工程项目改造,在原一分厂北400米增建一条年产20万吨水泥机立窑生产线,同时对一分厂生产线再次进行改造。此项目于1992年10月动工,1993年2月竣工。
技改后的主要技术指标:年新增水泥11万吨,新增产值1760万元。
1000t/d熟料回转窑生产线该项目1996年列入国家经委第二期“双加计划”。项目概算投资16136万元,项目建成后年可生产标准回转窑熟料30万吨,普通525#水泥36万吨,填补了邢台地区没有回转窑水泥历史空白。该项目于1998年8月动工,于2000年元月点火试车进行调试,同年4月首次投料试生产,到年底已验收达标。
知识出处
《内丘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内丘县自然地理、建置沿革、物产资源、经济状况、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发展变化。上限尽量溯至各项事物之发端,下限断至1994年。
阅读
相关地名
内丘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