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图书馆
邢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邢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十二章 科技活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内丘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4364
颗粒名称:
第十二章 科技活动
分类号:
G311
页数:
6
页码:
971-976
摘要:
本章记述了内丘县的科技活动,概括了科技外事情、科技宣传培训与推广、气象观测等。
关键词:
内丘县
科技活动
科研管理
内容
第一节 科技外事
1988年前,内丘县科技外事活动很少。随着改革开放,科技外事活动逐年增多。1990年,内丘县科委被河北省评为科技外事工作先进单位。先后共接待过德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及中国香港地区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技术人员28人次。出国团组3个,5人次。在科技引进上,先后引进日本红富士苹果、日本引号药材、日本柿子等6个品种。1994年开始实施的“河北省内丘县脱贫与发展试验区”项目、德国基督教合作基金会无偿援助88万马克。科委主任在1995年7月应邀参加菲律宾国际待续农业项目展示与研讨会。
1996年11月科技局局长赴罗马尼亚考察种子资源工作。在罗期间共参观考察了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农业大学、奥林布斯农场、康斯坦察果树试验站、波特代帝果树所等18所科研单位。1997年7月,河北省农林科学院与内丘县人民政府签定了建设农业科技成果示范县协议书,计划用5年时间,基本形成结构完善、布局合理的农业发展新格局。
2000年6月,爱尔兰驻中国大使一等秘书爱登科罗尼及夫人,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严瑞珍陪同下,到内丘县参加爱尔兰政府援助槲树滩村建设的友谊小学揭牌及发放贫困生奖学金仪式,并到脱贫与试验区进行参观。11月13日,日本国际协力团的斋腾纯子、内山智寻女士到内丘脱贫与发展试验区、县水泥厂进行考察。
第二节 科技宣传培训与推广
科技宣传与培训
20世纪70年代,内丘县科学技术职能部门,大力宣传农业“八字宪法”(水、肥、土、种、密、保、工、管)和沼气、太阳能源利用的好处。1985年春,内丘县科学技术委员会邀请省科学技术委员会情报所,在县工会大楼召开科技交易会,展出科技信息1000多余条,咨询3000多人次。1986年春,县科委、农业局、林业局大搞技术培训,是年全县办各种科学技术培训班430期,培训人数达2万人次。1986年冬,县科委、科协、妇联、团委联合行动,以城乡高中毕业生、退伍军人为主要对象,分期进行科技培训,开设林果、农机、财会、卫生等7个专业。同年,为提高乡级干部的科技意识和管理水平,县科委对15个乡(镇)的科技副乡(镇)长进行了培训。1994年9月,县科技局聘请北京农业大学解春亭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程淑兰副教授,河北林学院李保国讲师,在岗底村培训中心对深山区乡、村级技术人员进行了畜牧、林果、农经技术等培训,为提高山区人民常规技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内丘县科委还购置30套科技录像带,在各乡、村播放,进行科技常识和技术普及宣传。1990年,为推广日光温室新技术,县科委聘请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有关专家,以二十里铺村为重点,对周围村进行大棚菜技术培训。
1997年,县科委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组织了“百名博士百村行活动”。这是内丘县有史以来一次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科普宣传活动。1999年,内丘县确立县职教中心为科技培训中心,相继建立了以县农机培训学校、县卫生学校、乡镇成人教育学校和农村农民技术培训学校为阵地的科技培训网络。为提高培训质量,与河北农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建立了长期合作、校县共建关系。2000年2月,市县联合各类科技人员在柳林乡开展了一次科技下乡活动,发放科技书籍8000册,资料15万份,解答咨询1.83万人次。
技术推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内丘县非常重视科技推广工作,由单一技术到综合配套技术;由常规实用技术到高新技术;由农业技术普及到工业新技术,逐步使科技进步的因素在国民经济生产总值比重上由8%增到32%。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内丘县曾推广南阳牛、驴生骡、牲畜人工受精等技术。
1982—1986年,在农业方面重点引进和推广小麦、玉米、棉花新品种;林果方面推广小冠密植、密植桃和酸枣、柿树、板栗的高产技术及油松、刺槐、昌宜苹果的栽植;畜牧业方面重点是优种引进和推广。
1988年后,重点推广了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立体农业、果树丰产栽培、中药材加工、黄芩丰产栽培、速生丰产林、塑料大棚蔬菜、鸡的饲养、肉兔育肥、干鲜果品加工、天然石英板的开采与加工、活性炭生产技术开发、钻镍矿开发、食用菌基地建设、太行秋葵综合加工等20个河北省科委和河北省山区办公室开发项目。
1996—2000年,县内推广的林果类品种有大板49、东陵明珠、后20、3113等板栗新品种,日本红富士苹果。牧草品种:鲁梅克斯、油葵。养殖品种:獭兔、塞北兔、小尾寒羊等。小麦品种:冀麦36、71-3小麦、6021小麦、中麦9号、1559、503等。玉米品种:冀单27、冀单50、7505、鲁单50等。棉花品种:中棉20、492、石远321。推广的新技术有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玉米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白山羊杂交改良黑山羊技术、富岗优质精品果生产技术等。
畜禽品种改良
内丘县引进良种畜禽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从1953年始至今共引进种马180匹,种牛690头,种驴872头,种猪3000头,种羊1500只,种兔近2000只,加快了全县畜类品种改良。有代表性的品种有:
苏高血马 原产俄罗斯,体型高大,眉清目秀,较为俊美,原为骑乘马。1957年引进一匹作为改良品种公马,先在县配种站后转九宅会配种分站饲养。
伊犁马 原产新疆伊犁地区,属役用马。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县供销社生产资料公司引进30多匹种公马,分售于部分农村(生产大队)做种马饲养配种。
德惠马 产于吉林省德惠县,体型高大,腿粗,为肉、役兼用品种。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农林局引进2匹种公马,在县配种站饲养使用。
南阳牛 1951年至1976年由生产资料公司从河南省南阳地区购进,分养于平原区及丘陵区东部,作耕畜,其母牛对本县牛品种改良起到一定作用。
黑白花奶牛 1957年由县商业局从北京引进8头并请来1名技术员。1959年交畜牧局,在金店村西南办奶牛场曾发展到20头。1976年,又从东北引进1头公牛、5头母牛。两次引进使本县奶牛有了一定的发展。
短角牛 1979年由石家庄种牛站引进一头种公牛,交摩天岭村饲养,与当地黄牛交配自繁自养。
西门达尔牛、拉脱维亚牛 1979年由石家庄种牛站各引进一头公牛,分交摩天岭村、行家峪村饲养,与当地黄牛交配自繁自养。西门达尔牛乳肉兼用,拉脱维亚牛肉役兼用。
良种猪 1951年县供销社、生产资料公司先后引进巴克夏、定县黑猪、约克夏、长白山等优良品种,与本地黑猪交配改良。
良种兔 良种兔有组织引进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是时从新河县引进100多对黑优兔。80年代初期从唐县引进300多对比利时兔。80年代中期从河北省张家口宣化区引进1000多对塞北兔,主要在南赛乡的马家赛村和候家庄乡的乔家庄、白塔、小西、摩天岭村饲养。
小尾寒羊 1986年畜牧局从山东省梁山县引进10对在五郭店乡中冯村饲养。1998年金店镇引进30只在北张麻村饲养。2000年金店镇又引进1000只。
鸡 1956年第一次成规模引进来抗鸡,此鸡年产蛋250枚左右,比本地笨鸡多产蛋100枚左右。该品种一直饲养到20世纪80年代,在此期间,民间各种渠道曾有少量红育、澳洲黑、九斤黄、芦花等品种输入内丘县。80年代后期开始,先后引进北京白939、海兰、依沙、星杂、伊沙褐、罗曼、保万斯、奥赛克等。海兰成为本县蛋鸡的主要品种。
鸽 20世纪90年代始,先后引进美国落地王、白玉王等肉鸽品种。信鸽引进詹森、杨阿臻、万得维根等。
鸭 20世纪90年代曾引进北京白、江南1号等。
20世纪80年代开始,曾有鹌鹑、鹧鸪、山鸡等稀有禽类引进县内,数量较少,品种情况不详。
人工授精技术
采集精液进行人工授精。此项技术措施始于1958年,从已引进的种公马和当地较好的种公驴人工采集精液,输入母马、驴体内繁育马、骡、驴,以改良品种。由县配种站技术人员在站内和各公社配种点实施。20世纪60年代后,九宅会分站、金店分站建立,在县配种站的安排下分区划片实施。这一阶段只限马、驴两品种的人工授精,其它品种尚未开展;1974年,开始引进南阳牛冷冻精液,在县配种站、九宅会配种分站和柳林乡、小杨庄乡兽医站设点对平原、丘陵、山区的本地黄牛实行人工授精改良。1978年增设候家庄、白鹿角、獐獏、马家赛4个人工授精点。1980年始,先后引进西门达尔牛、短角牛冷冻精液,在当时的白鹿角、侯家庄、獐獏、南赛、小杨庄5个乡对当地的黄牛进行人工授精改良。从1980年到1994年的14年间,年均授精母畜3000头。同时在酸枣坪村、候家庄兽医站、马家赛村设3个私营人工授精站。
果实套袋、铺反光膜
采取套袋、铺反光膜技术是提高果品质量的重要技术措施。1997年在候家庄乡岗底村首次引进苹果套袋和铺反光膜技术。1998年在平原区果园推广简易报纸袋,1999年推广塑膜袋。2000年全县果实套袋达1100万个。
第三节气象观测
内丘县气象工作始于1960年,建立了内丘县中心气象站。1960年1月1日正式开始进行地面气象观测。同年开展天气预报工作。1962年4月改称内丘县气象服务站。1969年底实行以军事部门为主的双重领导,1973年归同级革命委员会领导。1981年改属邢台市气象局管理。同时又是内丘县人民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1989年改称内丘县气象局至今。
气象局主要气象仪器有:气压计、温度计、电接风向风速仪、雨量器、冻土器、气压表、于温球温度表、蒸发器、日照计、0-40CM地温表、微机网络系统、电视天气预报制作系统、VAST卫星通信系统、气象信息综合处VAST卫星通信系统、气象信息综合处理系统、静止气象卫星云图接收处理系统、“121”气象信息答询系统等。
主要任务是负责全县的地面气象探测、农业气象探测(1976年开始)、气象预报、警报、气象通信、气象服务和人工影响天气、防雷设施安装、检测和验收工作。
地面气象要素观测:每天四次定时观测(2、8、14、20时)项目有:日照、降水、蒸发、地温、冻土、积雪深度等。
气象预报主要是绘制、分析数值预报产品,发布短期气候预测和中短期、短时天气预报。
1998年成立内丘县防雷中心,负责对全县防雷设施的安装、检测、验收等工作。
2000年4月,成立内丘县人工影响天气指挥部办公室,利用37高炮、WR-1G型火箭炮开展以防雹增雨为主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
知识出处
《内丘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内丘县自然地理、建置沿革、物产资源、经济状况、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发展变化。上限尽量溯至各项事物之发端,下限断至1994年。
阅读
相关地名
内丘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