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民国及其以前的教育经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内丘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433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民国及其以前的教育经费
分类号: G467.2
页数: 1
页码: 96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明、清时期的教育经费,主要由学田地租供给。据清康熙七年(1668)《内丘县志》记载,内丘县十三区共有学田466亩。其中明知县郝学诗、邹嗣清、张文禺前后置地一顷60亩,邑人生员乔国英施地一顷80亩,地租收入无考。民国时期的教育经费,来源于田赋加款、学田地租、学款生息、随粮代征杂税、开行捐、公益租等等。民国22年(1933),内丘县教育经费总收入11394元(银元)。1934年总收入11394元(银元),总支出11238元(银元)。
关键词: 内丘县 教育经费 民国

内容

明、清时期的教育经费,主要由学田地租供给。据清康熙七年(1668)《内丘县志》记载,内丘县十三区共有学田466亩。其中明知县郝学诗、邹嗣清、张文禺前后置地一顷60亩,邑人生员乔国英施地一顷80亩,地租收入无考。
  民国时期的教育经费,来源于田赋加款、学田地租、学款生息、随粮代征杂税、开行捐、公益租等等。民国22年(1933),内丘县教育经费总收入11394元(银元)。1934年总收入11394元(银元),总支出11238元(银元)。

知识出处

内丘县志

《内丘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内丘县自然地理、建置沿革、物产资源、经济状况、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发展变化。上限尽量溯至各项事物之发端,下限断至1994年。

阅读

相关地名

内丘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