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学生学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内丘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432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学生学习
分类号: G455
页数: 2
页码: 955-95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内丘县清末至200年学生学习的记事。
关键词: 内丘县 教育 学生学习

内容

清末至民国初年,私塾学生的学习主要是诵读唱念,死记硬背。一般前三四年是背读写字,然后才开讲。学生在学习期间,除过年过节外,别无假日,也无上下课时间。学生每日早晨到校在教师的监督下背书,如背不过,教师用罚跪、打板子等手段,予以惩罚。
  1942年后,抗日学校实行延安“适应战争,结合生产”的学习方式,在学习文化的同时,学生还担负站岗放哨、送信及社会宣传等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学校注重加强学生读、写、算基本功训练。1958年,国家提出:“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随后,全县各学校大办工厂,大搞勤工俭学,支援工农业建设活动,但由于学生参加劳动过多,影响了学生文化课的学习。1960年,由于生活困难,各中学停止体育课、早操和课外锻炼,开展生产度荒活动。1965年,开始普及小学五年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办学和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建立午班、晚班、巡回教学、上门包教、允许带弟妹上学等),使深山小村和家庭困难的子女有了学习机会。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生学习文化课受到干扰。1968年,学校复课,搞开门办学,实行厂校挂钩和队校挂钩,学生经常停学文化课。1972年,各学校开始抓文化课学习,学生成绩有所提高,但不久,又开始批判教育战线的“资本主义回潮”和“奇谈怪论”。学校又出现了教师不敢教,学生不敢学的反常现象,而开门办学,大办三厂(农场、工厂、饲养场)则在学校继续发展,课堂学习被过多的劳动挤占,学生达不到应有的文化程度。
  1978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小学工作条例》,1979年颁布了《小学生守则》。在教学方面,狠抓“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注意查漏补缺,实行考试制度和升留级制度。自此,各级各类学校把学生的学习都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来。为促进自身学习进步,学生经常参加学习竞赛活动,至2000年,全县小学生在各科竞赛中,获市级一等奖11名,二等奖45名,三等奖108名。其中内丘县第二中学贺志瑞在化学竞赛中获省三等奖,金店中学李真在化学竞赛中获省三等奖,金店中学侯艳宾在数学竞赛中获国家一等奖。

知识出处

内丘县志

《内丘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内丘县自然地理、建置沿革、物产资源、经济状况、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发展变化。上限尽量溯至各项事物之发端,下限断至1994年。

阅读

相关地名

内丘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