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图书馆
邢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邢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小学德育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内丘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4295
颗粒名称:
小学德育教育
分类号:
G621
页数:
2
页码:
944-94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内丘县小学德育教育的记事。
关键词:
内丘县
小学教育
德育教育
内容
1937年内丘沦陷后,日伪政权在各校推行奴化教育,向学生灌输“大东亚共存共荣”思想,妄图使小学生从小就接受“亡国奴”思想教育。根据地学校则在学生中进行“五不”教育:不告诉敌人一句实话;不向敌人报告干部和八路军的情况;不报告坚壁物品的地方;不要敌人的东西,不上敌人的当;不上敌人开办的学校,不参加敌人的少年团体。
1945年内丘城解放后,学校的德育教育趋向正规化,教育内容从民族教育转向阶级教育。以斗地主、穷人当家做主人的土地改革教育为主要内容。1949年,解放军南下,学校进行了参军教育,出现了许多弟送哥、子送父踊跃参军的动人事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小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措施和方法是:(1)以少先队为核心,利用少先队活动日、周会和班会结合国内外形势进行德育教育。(2)请“三老”(老贫农、老干部、老红军)作报告,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主要内容是:1954年,全县各学校以少先队员为核心,大规模地开展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护公共财务的“五爱”教育和“中苏友好”教育。1957年,部分高小毕业生不愿回乡参加生产,怕人说没出息。对此,教育科在全县各校广泛开展学习邢燕子和劳动就业教育。1959年至1961年三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各校向学生进行艰苦奋斗、革命传统教育,请老贫农、老干部、老红军作报告,忆苦思甜,艰苦奋斗渡难关。1963年,毛泽东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内丘各校立即开展学雷锋做好事活动。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德育教育的主要措施和方法:(1)建立健全德育工作队伍。文教委设有内丘县少先队总辅导员、党委书记、专职副书记,亲自抓德育工作。共青团内丘县委员会、各校区党支部书记、校长为少先队兼职辅导员,团总支书记为辅导员,各学校、各班级都设有少先队辅导员,抓少年儿童的德育教育。有的学校还聘请解放军、公安干警、离退休老干部为少先队校外辅导员,形成一支有力的德育队伍。(2)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少先队辅导员予以表彰。(3)通过儿歌、文艺节目、故事会、周会、班会、队会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教育。(4)增加思想品德课教学时数。
主要内容有:(1)1981年3月,根据教育部规定,将小学的政治课改为思想品德课。以“五爱”为基本内容,让学生成为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热爱劳动、热爱科学、热爱社会主义、勤奋学习、热爱集体、爱护公共财物、遵守纪律、文明礼貌、诚实谦虚、勇敢活泼、艰苦朴素的一代新人。(2)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即: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讲卫生、讲秩序,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环境美,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3)进行“三好学生”教育。文教局专门发文规定了小学三好学生条件: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社会主义、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爱护公物、关心集体、遵守纪律、热爱劳动,努力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学习成绩优秀。20世纪90年代中期始,小学全面实行素质教育,德育教育尤为重要,不断充实新的内容。
知识出处
《内丘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内丘县自然地理、建置沿革、物产资源、经济状况、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发展变化。上限尽量溯至各项事物之发端,下限断至1994年。
阅读
相关地名
内丘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