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图书馆
邢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邢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中学教育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内丘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4292
颗粒名称:
中学教育概况
分类号:
G63
页数:
2
页码:
939-94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内丘县中学教育概况的记事。
关键词:
内丘县
教育
中学教育
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县内无中学,学生上中学要到外地去。1951年10月,在县城北街文庙(今学道街),创建第一所内丘县初级中学,有两个教学班。1956年增建孟村、神头初级中学两所。1958年,城关、王家屯、北光、冯村、永安等地共开办农业中学16所,在校学生924人。同年,.内丘中学增设高中班。到1959年又先后增加侯家庄初级中学和金店初级中学。1965年,全县有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4所,在校学生1200名,教师85名。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全县相继出现了公社办、大队办、大队联办(几个村合办)、小学附设初中班等多种办学形式,共有320所。1972年,内丘、孟村、金店、神头、侯家庄5所中学,只招高中班。1976年,提倡上高中不出社,读初中不出村,高中发展到41所,在校学生4600名。初中发展到70所,在校学生7500名。由于发展过快,师资、设备出现不足,教育质量一度下降。1982年,全县进行教育机构改革,取消公社办高中和村办初中的做法,采取县对中学统一布点。县办高中,各公社办一所或几所重点初级中学,使中学布局趋于合理。1999年,县集中人力、物力大打“普九”攻坚战,通过拨(拨款)、征(征收款)、集(集资)、捐(捐资)、垫(垫付款)、引(引资)、贷(贷款)等多种渠道筹措资金3600万元,征地282900平方米,新建4所、扩建5所、完善6所乡镇中学。将乡镇初中由原26所调整为16所。使全县中学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学校管理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顺利通过省级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下简称“普九”)验收。2000年底,全县有国办高中2所(内丘中学、孟村中学),国办初中3所(内丘二中、内丘三中、金店中学),国办职业技术教育中心1所,乡镇办初中13所,共有教学班309个,在校学生18607名,教职工1014名。
1997年,私立中学开始出现,内丘县第一所私立中学是东方中学。至2000年,共有私立中学7所。私立中学隶属县教文体局管理,学制、教材、课程、升学同于公立学校。
1951—1968年,普通中学学制为三三制,即初、高中各3年。从1969年起,改为二二制,即初、高中各2年。到1982年,从新招收初、高中一年级起又恢复三三制。
1951—1955年,初中开设政治、语文、代数、平面几何、物理、化学、历史、地理、植物、外语、音乐、美术等课程。
1966年,“文化大革命”后,无全国统一教材。1978年,开始使用全国统一教材。到2000年,初中设语文、政治、平面几何、代数、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外语、体育、音乐、美术,个别设微机课。高中设政治、语文、代数、立体几何、平面解析几何、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外语、音乐、体育、美术课。
知识出处
《内丘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内丘县自然地理、建置沿革、物产资源、经济状况、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发展变化。上限尽量溯至各项事物之发端,下限断至1994年。
阅读
相关地名
内丘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