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抗日军政干部学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内丘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4128
颗粒名称: 建立抗日军政干部学校
分类号: K265
页数: 1
页码: 865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38年初,抗日形势迅猛发展,急需大批抗日干部。为此冀西民训处决定筹建冀西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学员还没到齐,日本侵略军对刚建立的根据地就展开了大规模地进犯,为抗击敌人扫荡,暂将学校解散。敌人扫荡过后,冀西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又重新建立。杨秀峰兼任校长,吴砚农任副校长,于振河任学员队的大队长,边疆任指导员,高士良、王立勇、刘子均为军事教官。学员来自游击队和各县抗日政府,以及从敌占区上山投身抗日尚未安排工作的学生。尽管学校条件非常艰苦,但大家都怀着对日本侵略军的强烈仇恨,上下团结,进步很快。学校共办两期,为抗战培养了一批优秀干部。
关键词: 内丘县 军政干部学校 建立

内容

1938年初,抗日形势迅猛发展,急需大批抗日干部。为此冀西民训处决定筹建冀西抗日军政干部学校。校址在内丘县西部山区乔家庄。学员还没到齐,日本侵略军对刚建立的根据地就展开了大规模地进犯,为抗击敌人扫荡,暂将学校解散。敌人扫荡过后,冀西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又重新建立。校址改设在唐家庄、桃园、天井三村之间的古庙里。杨秀峰兼任校长,吴砚农任副校长,于振河任学员队的大队长,边疆任指导员,高士良、王立勇、刘子均为军事教官。第一期学员共80多人。学员来自游击队和各县抗日政府,以及从敌占区上山投身抗日尚未安排工作的学生。学习内容有军事、政治两门课程,以军事课为主,主要学习步枪、手榴弹的构造和使用;学习放哨、坼堠、进攻、判定方位和测量距离;学习打巷战、伏击战、遭遇战及夜战等。尽管学校条件非常艰苦,但大家都怀着对日本侵略军的强烈仇恨,上下团结,进步很快。学校共办两期,为抗战培养了一批优秀干部。

知识出处

内丘县志

《内丘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内丘县自然地理、建置沿革、物产资源、经济状况、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发展变化。上限尽量溯至各项事物之发端,下限断至1994年。

阅读

相关地名

内丘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