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图书馆
邢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邢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五章 军事设施与战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内丘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4094
颗粒名称:
第五章 军事设施与战事
分类号:
E951;E29
页数:
3
页码:
855-857
摘要:
本章记述了内丘县军事设施与战事,概括了古代军事工程、抗日时期军事工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战备工程、战事等。
关键词:
内丘县
军事史
军事设施
内容
第一节 古代军事工程
演武场、校场
秦末,张耳屯兵县城西北部半山区,今张耳沟一带,修建演武场,地点在今演武川村。
明、清两代,内丘城县衙西边(今西关村东北角)建有校场。
山寨、城垣
汉末,张燕起义军屯驻黑山城,并在周围建寨。
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知县杜璁重修城垣,高10米,底宽6.7米,顶宽2.67米,设垛口1170个,弩台16个。
侯家庄乡鹤度岭上有明长城及古军事墙寨遗迹。
传炮墩台、防守汛墩台
清代嘉庆年间,社会不安定,县内自四里屯、八里庄、西丘村至小岭底十七处设传炮墩。
内丘设防守汛墩台12处:
鲁亭铺墩 泜水铺墩 紫荆铺墩
获金铺墩 鹊田铺墩 冯里铺墩
修真铺墩 练兵铺墩 萃芩铺墩
讲道铺墩 邢侯铺墩 蓬山铺墩
驿站、铺舍
明清时期内丘于县治东南设驿一所,受制兵部管辖。另设铺舍13处,北有:李阳、史村、马峰岗、张村、尹村(今属隆尧县)。锁钥(今属隆尧县)。南有:河村、小马、都城、西阳、南宋、梁原、御暴。(据明崇祯十五年《内丘县志》)
关隘
晋时内丘县有烧梁关,在县西,旧为控扼之处。明代亦设兵戍守。
明嘉靖年间,内丘县建关隘多外。
鹤度岭口,山峰巉峻,唯鹤可度,故名。又名鹤度岭关、仙人台、绵绣堂等。
外通山西平定乐平乡,南接马岭,外口紧要。月牙石城,长五十丈许,厚二丈,高二丈五尺。城有楼,楼门题写“鹤度仙迹”。山高险要,仰面征者费克。
绵锈堂口,又名杏峪口,外通山西乐平。在鹤度岭口北25里,与之相联,外口紧要,边墙一道。
云凹口,在锦绣堂北10里,外通山西乐平。东北接临城。
另外,青沙崖口,邢家峪口,七里会口,管子崖口,均外口紧要,石墙一道,正城一道。
第二节 抗日时期军事工程
抗日战争时期,七区(现冯村、吴村等13村)各村挖地道,以抗击日伪军。冯村民兵、群众在王明堂带领下,挖地道20余条,每条都有三四个通气口、出入口,多与水井相通,设防毒气密封门和防水沟。同时,内东区在西张麻、礼义、冢圪塔、高望等30个村庄,挖有地道,大的地道长千余米,小的可容纳10多人藏身,这些村庄还在街道垒起矮墙。这些设施在抗日战争中为保护抗日军民、打击日伪军,发挥了重要作用。
附:日伪军事设施
民国26年(1937)10月,日本侵略军侵占内丘后,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囚笼政策”,建立三道封锁线。第一道封锁线为平汉铁路公路沿线,长24.5公里的地段,修建了15个碉堡,两边各挖深5米、宽5米的壕沟,仅在建碉堡的地方设穿越铁路通道,并派兵把守。第二道封锁线自杜家台起,经柳林、曹川、大杨庄、刘家庄、演武川、诣仁到安子沟,构筑封锁沟、墙共18.1公里,建碉堡11个。第三道封锁线自宁家庄起经牛王寨、神头、瓮山、鱼脊岭至老虎山,建碉堡7个。全县共建碉堡50个,形成了纵横交错的“格子网”。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战备工程
1969年,县成立“三线”办公室,负责山区后方基地建设。1970年5月,县“三线”办公室改为县战备办公室,与人民防空办公室合署办公。1970年5月至1975年初,战备办公室组织了防空工事和后方基地建设。
第四节 战事
背水一战 汉高祖三年(前204)十月,韩信统兵,张耳先锋,与陈余、赵王歇在井陉口背水列阵,大败赵军,赵军南逃。韩信、张耳追至泜水、斩杀成安君陈余,擒赵王歇。今泜水南岸(西张村南岗)存有陈余墓冢。
张燕起义军攻占内丘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一支起义军拥立张燕为领袖,先后攻占赵县、内丘等地,并在距今内丘城西南20余里的青山(古黑山)筑城,作为根据地。
李嗣昭战汴军 唐光化三年(900)七月,李克用遣都指挥使李嗣昭将兵5万,攻邢、洺二州,败汴军(朱全忠)于内丘。9月,李嗣昭弃洺州,退至青山口,为葛人周伏击,大败。
契丹攻城掠屠 五代乾祐、广顺年间,契丹曾三次攻打内丘城(948年、950年、951年)尤其951年,县城居民被戮者甚多。
刘六起义军两次攻内丘县城 明弘治四年(1491)至正德六年(1511),刘六农民起义军在内丘一带活动10余年,曾于明弘治四年到正德六年两次率起义军围攻内丘县城。
农民起义军战官兵 明崇祯六年至十三年(1633—1640),农民起义军占据神头一带,与官兵多次交战。崇祯六年四月,知县王世泰率官兵与起义军战于报子口,大败,其弟王世宁战死,亡官兵37人。崇祯七年十一月,兵备卢象升率部攻打龙驹岭起义军,再次失败而终。千总孟没和生员王胤所率乡兵一并战死。崇祯十三年十一月,农民起义军数千人据周王寨,官府常请真定兵及九县乡兵攻之不克。除日,起义军千余人据神头,督抚杨文岳遣将攻打,起义军战死数百人。
清军攻打内丘城 崇祯十一年(1638)十一月二十八日,清军攻打内丘城,知县高翔汉亲自率兵民固守城头,二十九日,清军五鼓攻城至未时,守城兵民阵亡24人,一直坚持到十二月十一日,清军不克而去。
东南民团打宋村 民国19年(1930),山东匪首侯宝福纠集百余名匪徒,盘踞宋村宁文堂和宁维贞家,四处打劫,敲诈勒索,无恶不作。一次,县警备队王付山带队南巡行至宋村北面河滩,竟被匪首侯宝福把枪下了。自此,侯匪更是猖狂无忌。民国24年(1935)4月13日傍晚,侯匪前往北良村打劫,未进村便被北良村民团击退。此后,王贞文邀众团首商量说:“匪徒败退,必不善罢甘休,索性剿掉这股匪徒算了!”众团首同意后,东南民团联络13个村的团丁,连夜将宋村侯匪据点团团包围。侯率匪顽抗,双方激战一夜,至次日十一时,东南民团全歼侯匪,侯当场被击毙,东南民团声威大振。
西北民团打溃兵 1937年10月,日本侵略军占领内丘县城前,曾任上海九江镇守使的张允明(张二雄)从县城举家逃到柳林,与神头村郝聪、柳林沟沈连风、马河村陈庆林等人,组织起西北民团,张允明为团长,郝聪为副团长。民团成立后,曾在岭底赛和临城境内石城、青羊头等地打了三次溃兵,由此民团声势大振。西至白芷川,东到马河、仙人村丘陵一带60多个村庄成了张允明的势力范围。
抗日战事(详见本编抗日战争)
知识出处
《内丘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内丘县自然地理、建置沿革、物产资源、经济状况、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发展变化。上限尽量溯至各项事物之发端,下限断至1994年。
阅读
相关地名
内丘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