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图书馆
邢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邢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改造“五类分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内丘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4008
颗粒名称:
改造“五类分子”
分类号:
D523.5
页数:
2
页码:
815-816
摘要:
本文讲述了治安行政管理改造“五类分子”的情况。
关键词:
内丘县
治安
行政管理
内容
改造“五类分子” 1952年,各区设公安员,全县240个村庄普遍建立治保会。其任务是提高革命警惕,组织领导群众协助公安机关检举、监督和管制反革命分子,教育和改造他们的家属,发动群众防治反革命破坏性活动,维护社会治安。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各公社均设公安特派员(后改为治安员),负责本辖区内各治保会的组织与领导工作。并采取“三包一保证”、“十夹一”的形式,依法管制和监督改造“地富反坏右”(五类分子)。由各村治保会每年组织社员对“五类分子”进行一次评审,表现好的经县公安局批准可摘掉“五类分子”帽子,免除管制,如再有破坏活动就再戴上帽子。表现一般的称侯补社员。对有破坏活动的予以逮捕法办。1959年,县有“五类分子”9399名,其中地主分子2006名,富农分子5371名,反革命分子505名,坏分子1341名,右派分子176名。经改造改变成分为社员的7311名,为编外社员的(未摘帽的)1084名,监督劳动778名,行政管制的404名。1979年,根据上级有关精神,经群众评议和县革命委员会批准,“五类分子”全部摘掉帽子,给予公民应有的权利。
知识出处
《内丘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内丘县自然地理、建置沿革、物产资源、经济状况、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发展变化。上限尽量溯至各项事物之发端,下限断至1994年。
阅读
相关地名
内丘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