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图书馆
邢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邢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四节 基层组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内丘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3870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基层组织
分类号:
D624
页数:
3
页码:
700-702
摘要:
本文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内丘县基层组织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内丘县
基层
组织
内容
区委
1938年3月,全县设1个办事处4个区(不含内东区),只建立了中共白鹿角区委和中共孙家坡区委(另两个区没建区委)。属中共临内县委内丘分委领导。
1939年10月,全县设7个区(不含内东区):一区辖白鹿角以西村庄;二区辖九宅会以东、岭头以西村庄;三区辖獐獏川和白芷川村庄;四区辖原孙家坡区的赛里川、王家川至马河以北村庄;五区辖原孙家坡区的其他村庄;东北区改为六区;东南区改为七区。是月,铁路以东地域划归冀南尧山县管辖,设中共尧山边区区委。
1942年4月,原一、二区委并为一区委,三区委改称二区委、四、五区委并为三区委。
1942年5月,原一、二区委无变动;在日本侵略军修筑的第二、三道封锁线之间地域设三区委。
1942年11月至1945年8月,中共尧山边区区委改建为中共尧山第四区区委。
1943年7月原一、二、三区委无变动,增建六区委、七区委,时无四、五区。
1944年9月,原一、二、三、六、七区委无变动,成立新四区设区委,辖三、六、七区划出的杨寨川、交台川、马河、大小石河、刘家庄以及石榴河川、寺沟川、柳林沟等,仍无五区。
1945年9月,在白鹿角、獐獏、神头、冯唐、城关五个区设区委。
1946年6月,在磨窝、宋村、柳林、摩天岭设区委。
1947年4月,“内东区”交归内丘,增设两区委,河村河以北为五区,以南为六区。
1950年6月至1952年10月,在城关、官庄、柳林三个区设区委。
1952年10月至1956年6月,在城关、官庄、柳林、白塔四个区设区委。
乡(镇、人民公社)党委、工委
1956年6月,根据省委、省政府并乡撤区精神,撤销4个区,将53个乡并为26个乡(镇),同时建立26个乡(镇)党委。
1958年8月,“大跃进”运动开始,撤乡建4个人民公社,设4个人民公社党委。
1958年11月,内丘、临城、隆尧、柏乡四县合并为内丘县,下设16个人民公社,各人民公社均设党委。
1961年5月,内丘县分为内丘(含临城)、隆尧(含柏乡)二县,全县划分为29个人民公社,各人民公社均设党委,另外分别在城关、金店、柳林、侯家庄、临城、黑城、郝庄、西竖设立8个工作委员会(简称工委),代表县委领导所属人民公社党委。
1962年3月,内丘县恢复原建置,县委下属侯家庄工委和15个人民公社党委,撤销金店、城关、柳林三个工委。
1965年8月至1966年5月,全县15个人民公社党委由各人民公社“四清”工作分团代替。
1967年春,受“文化大革命”运动影响,1个工委和15个人民公社党委均处于瘫痪状态。次年1月,各人民公社相继建立“革命委员会”,取代党的基层组织领导权。
1970年9月至1972年初,15个人民公社先后恢复建立党委。
1984年7月,全县15个人民公社改为2个镇(城关、金店)13个乡,设2个镇党委和13个乡党委。次年10月,冯村乡改为大孟镇,全县设3个镇党委和12个乡党委。
1996年2月,扩(建)镇并乡。将原3个镇、12个乡合并为3个镇、6个乡,设3个镇党委和6个乡党委。至2000年底未变。
乡总支部
1953年6月,根据河北省政府关于“划乡建政”精神,全县在4个区下划为53个乡。各乡均建总支部。上属区委会领导,下辖行政村党支部。1956年6月,中共内丘县委、县人民委员会制定并乡撤区方案,将53个乡总支部并为26个乡(镇)党委。
党组
1959年9月,县人民委员会和政法、财贸、工业、文教系统设党组。1961年,撤销政法党组。1963年10月,县人民委员会党组复建。1967年春,人民委员会党组受造反组织冲击停止工作。1968年10月,设县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1983年1月,县人民政府建党组。1984年2月,县政协建立党组。11月,县人大常委会建党组。1985年5月,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建立党组。1990年5月,群团部门(总工会、妇联、科协)成立党组。1993年初,全县共有党组12个,2000年底党组设置情况见图。
知识出处
《内丘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内丘县自然地理、建置沿革、物产资源、经济状况、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发展变化。上限尽量溯至各项事物之发端,下限断至1994年。
阅读
相关地名
内丘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