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内丘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3739
颗粒名称: 粮食
分类号: F726.2
页数: 1
页码: 621
摘要: 本文讲述了国家对私营粮商经营的粮食价格适当控制,并由国营粮食公司挂牌收购粮食,取消粮食季节差价,执行城乡差价和品种质量差价。
关键词: 物价 价格调整 粮食

内容

粮食 1951年,国家对私营粮商经营的粮食价格适当控制,并由国营粮食公司挂牌收购粮食。1953年,粮食实行统购统销后,取消粮食季节差价,执行城乡差价和品种质量差价。1954年,适度下调粮食购销价。1961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调高粮食收购价格,其中玉米提高17.52%;销售价格调低,其中玉米面调低1.44%。1979年,粮食收购价大幅调高,小麦提高21.06%,高粱提高16.77%,黄豆提高39.9%。粮食供应销售价不变。从1979年开始,实行超购加价政策,农民超过征购任务向国家交售的粮食在原购价的基础上按百分比加价,以鼓励农民多向国家交售余粮。其后改粮油统购为合同定购,取消超购加价,农民合同定购以外交售的粮食,粮食部门按统购价敞开收购,粮食销价变化不大,从1950年到1990年,小麦粉稳定在0.35~0.39元/公斤,玉米粉稳定在0.202~0.232元/公斤,小米稳定在0.185~0.288元/公斤。从1990年起粮食收购价格多次调高。1994年与1993年相比小麦提高65.96%,玉米提高90.07%。鉴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迅猛上涨,农业生产成本提高较快。为维护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国家多次调高粮食收购价格。从1994年起,定购小麦、玉米收购价格由国务院制定,其余粮食购销价格随行就市而定。

知识出处

内丘县志

《内丘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内丘县自然地理、建置沿革、物产资源、经济状况、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发展变化。上限尽量溯至各项事物之发端,下限断至1994年。

阅读

相关地名

内丘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