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内丘县志》 图书 |
唯一号: | 030720020220003598 |
颗粒名称: | 古币 |
分类号: | F822.7 |
页数: | 2 |
页码: | 563-564 |
摘要: | 本文讲述了明代前,主要流通铜钱,白银虽已作为货币使用,但不占优势。明正统年间,白银成为主要货币,铜钱反成辅币。白银的计量单位为两、钱、分,使用时用秤秤量。银锭是白银的主要形式,大锭10~50两,呈马蹄形,俗称元宝;小锭1~10两,作馒头状,称锞子;1两以下者称碎银,有粒状和块状等。铜钱又称制钱,由官炉定制,为中间带方孔的圆形铜质板,计量单位为文。在高官富豪之间,还流通金币和纸币。金币有金砖、金条、金叶子、金豆子等,大小、重量不定,以两为标准单位。洪武间发行纸币“大明通行宝钞”,面额有100文、200文、300文、400文、500文数种。铜元始于光绪二十六年,为圆形铜板,俗称铜子。 |
关键词: | 金融 货币 古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