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非金属矿产开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内丘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328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非金属矿产开采
分类号: P619.202
页数: 3
页码: 428-43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内丘非金属矿产开采县古时,县域烧制邢州白瓷就有采瓷土、长石、石英的传统。现代非金属矿产开采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由于非金属矿体多分布于县域中西部丘陵地带,大多为矿体所在地农民分散开采。
关键词: 内丘县 非金属矿产开采

内容

古时,县域烧制邢州白瓷就有采瓷土、长石、石英的传统。现代非金属矿产开采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由于非金属矿体多分布于县域中西部丘陵地带,大多为矿体所在地农民分散开采。
  石榴子石
  石榴子石俗称金刚砂,开采始于1955年,多由矿体所在地附近生产队做为集体副业开采,开采点少,产量小。1967年,内丘县在南赛乡报子口村组建矿砂开采部,人员20余人,后邢台地区“五七”干校一部分学员也曾参加开采石榴子石,年产量500吨左右,1971年停止开采。20世纪80年代始,个人或合伙开采点增多,产量增加,最多年份开采3万吨左右。因市场需求等原因开采点时多时少,90年代始呈下降趋势。2000年末尚有两处开采点,年产石榴子石2000吨左右。
  石英石
  1970年,有6个石英石开采点,从业人员300余人。开采点分布于丘陵区的南赛乡、柳林乡和五郭店乡的上田庄村一带,南赛乡神头村开采量较大。初时由生产队作为集体副业开采,20世纪80年代初始,多为个人或合伙开采,矿体多为露天和半露天,开采较易。最多年份开采1.5万吨。现有开采点时开时停。
  长石
  1970年,有4个长石开采点,主要在南赛乡神头村和石盆村。1980年后开采点增加,多数开采点是农闲开农忙停。较大的长石矿为南赛乡宁家庄村的私营宏远长石矿,年设计生产能力1万吨。
  白云石
  云石开采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当时,县农药厂转产化工原料,白云石作为生产镁盐的原料开始开采,但采量不大。90年代后期,镁盐生产规模扩大,白云石的开采量随之增加。开采点主要在柳林乡虎头山村。
  瓷土
  南北朝时,开采瓷土烧制邢州白瓷,邢瓷湮没后,只有少量采挖用于烧制粗瓷大缸。20世纪70年代,瓷土开采基本停止。80年代后,开采点逐年增多,当地农民个人或合伙实施人工挖掘。瓷土除内丘县内耐火材料厂使用外,多数销往外地。开采点在五郭店乡的西邵明、西瓷窑沟、北障镇等村。
  红土
  铸造用红土的开采始于20世纪90年代。开采点在金店镇的高望村、西张村、中张村、东张村南边的马棚岗北坡。有四五个开采点,农闲时采挖出售,无常年开采。
  蛭石
  蛭石开采始于20世纪80年代。开采点大多散布于南赛乡、柳林乡和五郭店乡的田庄村一带,农民合伙开采,农闲开,农忙停。五郭店乡中田庄村蛭石矿最大,设计年产1万吨。
  石灰岩
  石灰岩开采历史久远。开采点分布于县域中部丘陵与平原结合地带,以西邵明、北障镇和落凹三村最为集中。早年石灰岩主要用于加工石器,烧制石灰和房屋基石,开采量少。20世纪60年代中期,石灰岩用于生产水泥和建筑用石子,开采点增多,开采量增大。2000年,有11个开采点,年开采量50万吨左右。
  砖瓦用粘土
  2000年有12个砖瓦用粘土开采点,分布在平原区,年开采量在60万吨左右。
  建筑饰面用石料
  20世纪80年代中期始有建筑饰面用辉绿岩开采。因开采不稳定,产量无统计。2000年,有建筑饰面用辉绿岩开采点2个,年开采量0.2万吨左右。
  建筑用河沙
  小马河、李阳河及泜河、白马河内丘辖段有丰富的河沙,质量上乘,运输方便。20世纪70年代前,河沙只是自采自用。商品性开采始于70年代中期,由县矿业管理所组织外销。1978年,为筹措石关水库修建资金,县工程指挥部曾组织民工采沙外运销售。20世纪90年代前,由内丘火车站装火车外运沧州等地,90年代始多为汽车运输。近年来小马河因淤泥增多开采量减少。李阳河多采挖加工打机井、去锈等用途的料沙。建筑用沙开采集中于泜河和白马河内丘辖段。2000年,有建筑用河沙采挖点17处,年采挖量30万吨左右。

知识出处

内丘县志

《内丘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内丘县自然地理、建置沿革、物产资源、经济状况、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发展变化。上限尽量溯至各项事物之发端,下限断至1994年。

阅读

相关地名

内丘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