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图书馆
邢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邢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纺织工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内丘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325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纺织工业
分类号:
TS1
页数:
2
页码:
411-41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内丘县纺织工业有棉花加工(轧棉)、纺纱、针织、织布四类。棉花加工业规模较大,纺纱、针织、织布业的生产规模较小。内丘县纺织工业始于民国24年(1935)。时任国民政府陕西省政府委员兼财政厅长的进步人士宁献廷,在其原籍内丘县十方村创办私立明德职业学校,教授现代纺织技术。学校实习工厂有小型轧棉、纺纱、织布设备各一套,1942年被侵华日军破坏。
关键词:
内丘县
纺织工业
内容
内丘县纺织工业有棉花加工(轧棉)、纺纱、针织、织布四类。棉花加工业规模较大,纺纱、针织、织布业的生产规模较小。
内丘县纺织工业始于民国24年(1935)。时任国民政府陕西省政府委员兼财政厅长的进步人士宁献廷,在其原籍内丘县十方村创办私立明德职业学校,教授现代纺织技术。学校实习工厂有小型轧棉、纺纱、织布设备各一套,1942年被侵华日军破坏。
棉花加工
民国18年(1929)县内已有脚踏轧花机、畜力弹花机,有轧花坊37家。1949年有轧花坊120家,其中公营4家。1958年,县供销合作社筹建第一家机械化棉花加工厂,主要设备有小皮辊轧花机,1959年改为80片锯齿轧花机,并增设短绒生产车间。1969年,增设榨油车间,改称内丘县油棉厂。生产最好年份1984年,油棉厂生产皮棉4010吨,短绒458.4吨。同年,县供销社又在官庄火车站东建内丘县第二油棉厂,生产设备与县油棉厂相同,但规模略小。1983年,金店人民公社在金店村村西建一小型油棉厂,由金店供销社租赁经营,1992年将其产权购买,1994年5月从金店供销社析出,改为县供销社直属企业,称内丘县第三油棉厂。
20世纪80年代末期始,由于内丘县棉花产量锐减,棉花加工生产日益缩小,90年代末停产。数量不等的个体轧花坊时开时停,轧、弹少量居民生活用棉。
纺纱
1986年,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纺纱厂在县城南河村村西建成投产,有10204枚纱锭,生产21支、12支、10支等8个品种普通棉纱,年产棉纱2100吨。同年,乡镇企业局纺纱厂在县城胜利东路投产,生产21支普通棉纱。1994年,两厂产棉纱3400吨。两家纺纱厂设备陈旧,浪费能源和原料,奉命于1999年底压锭停产。
织布
县属集体工业企业内丘县织布厂于1996年在县城朝阳街原车辆厂院内投产,装有1151型织布机50台,生产平纹、斜纹、哔叽等棉布,年产300万米左右。1999年停产。
针织
1962年,内丘县百货公司在县城东关外(今解放路东端北侧)建小型针织厂,后析出隶属商业局。工厂占地3亩,职工近60人,生产手套、草帽带等,80年代后由于规模小,产品无市场竞争力,经营日渐困难,于1992年停产并被医药公司兼并。1999年,私营雅华针织厂在官庄乡官庄三村建成开业生产,1996年迁官庄火车站东,有员工85人,固定资产150万元,生产内衣、印染布匹,年产内衣20万件,印染布匹1500吨。
知识出处
《内丘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内丘县自然地理、建置沿革、物产资源、经济状况、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发展变化。上限尽量溯至各项事物之发端,下限断至1994年。
阅读
相关地名
内丘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