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图书馆
邢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邢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化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内丘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3214
颗粒名称:
化肥
分类号:
TQ44
页数:
4
页码:
399-40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内丘县化肥产品有磷肥、氮肥和复混肥三类。
关键词:
内丘县
化肥
内容
化肥
内丘县化肥产品有磷肥、氮肥和复混肥三类。
磷肥1969年,内丘县磷肥厂始建,1971年建成投产,用土炉制酸,人工搅拌生产磷肥。经1973年和1979年两次技术改造后,磷肥产量和质量均有较大提高。1995年改制为股份合作企业,名为“东方磷化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注册商标为“邢内”牌的普通过磷酸钙(有效磷含量12%以上)和复混肥(含氮、磷、钾等多种元素)。
邢台恒源化工集团公司自1999年6月开始生产注册商标为“恒源”牌的普通过磷酸钙(有效磷含量12%以上)。
邢台恒源化工集团公司邢台恒源化工集团公司是在内丘县硫铁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公司总部位于内丘县城北3公里李阳河北岸,国有企业。
1970年6月,县派两名干部抽调13名工人赴獐獏乡上栗峪村里头沟筹建硫铁矿。先期人工建造采面,采挖露天矿石。9月份购置凿岩机一台、小型发电机一台、解放牌5吨货车两部等设备,一边采挖露天硫铁矿石,一边建造采挖坑口。年末建成露天坑口采面,形成年产1万吨矿石开采能力。当年生产硫铁矿石5000吨,产值2.1万元。
1971年,购置柴油空气压缩机2台、90千瓦发电机2台,增建540坑口(即海拔高度540米处,以下同)采面,生产硫铁矿石1万吨。
1972年,内丘县硫铁矿被列为全国
内丘县1971—1993年磷肥年产量表20个小硫铁矿改造项目之一。是年2月,由原燃化部化工矿山设计院工程师张逸生同燃化部滦县石矿黄明辉等9名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改造规划,5月份按年产5万吨硫铁矿石生产能力进行矿山改造。架通摩天岭至矿区供电线路,设置4台变压器。购置空气压缩机3台、发电机3台、破碎机1台、矿车60台、解放牌5吨货车20部。增建520、570、600三个采矿坑口,采用平洞溜井,房柱法回采工艺,矿石由中段水平巷运到520装车场外运。到1974年,内丘县硫铁矿建成通风、排水、运输、采掘系统及生活设施齐全的小型硫铁矿。职工人数增至350人,年产硫铁矿石5万吨,税金60万元左右。
因矿山520水平以上矿脉含铜,由唐山矿冶学院设计,矿山筹资95万元,于1977年在南獐獏村西内昔公路北山坡上建年选原矿5万吨的选矿场一处。采用优先浮选工艺,主要设备有鄂式破碎机、900圆锥破碎机、球磨机、分级机、浮选机各一台,年产铜精矿粉3000吨、硫精矿粉1万吨。1985年初改造为磁力选矿的选铁厂。1998年经县政府批准整体出售,转为私营企业。
1988年,投资250万元在县城西小房岗内昔公路南,郝交台村东,始建年产1万吨、浓度为93%工业硫酸的硫酸厂一座,1990年建成投产。
1989年,国家原材料投资公司投资350万元(后转国家股),企业自筹资金185万元,开始建造460、440两个采矿中段斜井。1994年建成,斜井延深到380水平。购置Φ1.6米卷扬机1台、Φ0.8米卷扬机2台、3吨电机车3台、水巷机泵一套,并配齐了供电通风、排水、采掘、提升、运输系统。
1995年,内丘县硫铁矿有职工523人,向国家交税金400万元,为建矿以来经济效益最好年份。是年12月6日,内丘县硫铁矿改称邢台恒源化工集团公司。
1998年,由南京化工规划设计院设计的硫酸磷肥厂开工建设,1999年6月建成投产,共投资2330万元(硫酸生产线1800万元,磷肥生产线530万元)。主要设备:破碎机2台、电子磅1台、沸腾炉1座、除尘装置1套、电除雾器1台、转化器1台、干燥塔2座、吸收塔2座、外热变换器6台、鼓风机2台、1000千伏变压器2台、高压开关柜8台、低压开关柜35台、专用电力线路25公里、水井2眼。设计年产93%工业硫酸3万吨、普通过磷酸钙2.5万吨。硫酸生产采用二转二吸、电除雾、酸洗除尘工艺;磷肥(普通过磷酸钙)生产采用四浆搅拌皮带化成工艺。
自此,邢台恒源化工集团形成硫铁矿石开采、硫酸制造、磷肥生产于一体的化工集团公司。
2000年,邢台恒源化工集团下属硫铁矿、硫酸分公司、磷肥公司、硫酸三厂(小房岗硫酸厂)4个企业,职工408人,生产硫铁矿石1.7万吨,硫酸3.63万吨,普通过磷酸钙1.933万吨,产值1768万元,缴纳税金83万元。
氮肥1976—1992年,内丘县化肥厂生产注册商标为“润青”牌的碳酸氢铵(含氮16.8%以上、含水3.5%以下),年产量1万吨左右。
内丘县化肥厂内丘县化肥厂位于县城东河村河北岸。占地197亩,职工680人,1975年7月开建,1976年7月建成投产,1992年因产品滞销积压停产,1995年依法破产。
20世纪70年代中期,省拨款240万元,建内丘县氨水厂以增加农田化肥施用量,提高粮食产量。据此,当时的中共内丘县委、内丘县革命委员会决定增筹部分资金改氨水厂为合成氨化肥厂,由驻县清河、巨鹿和地区磨窝煤矿各出资20万元,借支当年植棉生产队交售棉花一个等级的价款70万元(工厂投产后用同等价款的化肥归还)、县矿业管理所盈利30万元,连同省拨款240万元,共计投入400万元资金,于1975年7月1日动工兴建内丘县化肥厂,时称“1444工程”,仅1年时间建成了年产4万吨合成铵化肥的化肥厂。建厂期间县直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无偿支援物资,职工轮流义务参加建厂劳动。
1976年7月1日,内丘县化肥厂点火生产。厂区布局分生产、办公、生活三区;设生产、供销、财务、技术、保卫和办公室6个科室;有锅炉、造汽、合成、碳化、机修5个车间。甲、乙、丙三班生产,为年产碳酸氢铵1万吨左右的小型化肥厂。
20世纪90年代,因工厂规模小,生产成本高,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而滞销积压,1992年停产。1995年内丘县化肥厂依法破产。
内丘县化肥厂前后共计生产17年,所生产的廉价化肥增加了内丘县农田化肥的施用量,对农业种植业的发展起了重大历史作用。
知识出处
《内丘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内丘县自然地理、建置沿革、物产资源、经济状况、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发展变化。上限尽量溯至各项事物之发端,下限断至1994年。
阅读
相关地名
内丘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