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园林花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内丘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3114
颗粒名称: 第八节 园林花卉
分类号: S68
页数: 2
页码: 361-36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内丘县从20世纪50年代到2000年底园林花卉概况。
关键词: 内丘县 园林花卉 观赏花木

内容

明崇祯十五年《内丘县志》记载观赏花木有:红花、迎春、海棠、牡丹、芍药、蔷薇、鸡冠、凤仙、刺梅、山丹、石竹、玉簪、紫荆、木槿、萱草、莲(红白二色)、葵(红、黄、白、黑四色)、菊、秋海棠、水红花,共计20种。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自20世纪50年代逐步引进了不少外地品种及部分原产于国外的花木品种,使观赏花木品种和数量有了较大增加。
  花木历来多是植于庭院用以观赏,而作为种植产业来经营,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初时有少数农户种植一些常见花卉到县城出售,如后李阳村有几户农民种植菊花时间较长,数量较多。
  1998年,长征汽车制造厂内丘分厂在官庄车站南107国道东侧建金叶、金地两片花木园,各占地2公顷。培育有含笑、玫瑰、月季、太阳花、串红、木槿、紫薇、石榴、榆叶梅、红叶碧桃、金丝桃、油荆籽、金叶女贞、小叶女贞、黄杨、美国地锦、银杏、垂柳、雪松、油松、铁树、橡皮树等品种的观赏花卉苗木,两园年产值在万元左右。官庄、四里屯、大良村、礼义、串屯等村有部分农户建大棚温室种植观赏花卉苗木,但规模尚小。
  20世纪80年代始,园林花卉用于城镇美化绿化,县城、乡镇街道,机关学校、厂矿企业均栽植观赏树木花卉绿化美化街道庭院。城区绿化工作从80年代初步入正轨。1983年,在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讲卫生、讲秩序;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环境美;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活动中,县城各机关共栽种花卉12543株,植树3395株。
  1990年,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建立园林队伍,负责城区街道花草树木的养护和管理工作,开始对县城进行有计划的绿化、美化。是年,在胜利路两侧栽种国槐622株、黄杨960株、月季960株;在解放路西段和文庙街栽龙爪槐41株、黄杨80株;在礼堂广场建立了一个中心花坛,广场东西两侧搭建了花廊,旁栽紫藤72株、桧柏62株。
  1991年,在解放路东部植垂柳215株、木槿253株,中部植江南槐66株;在中兴街栽法国梧桐368株、百日红160株。1992年,在振兴路立交桥桥头和胜利路桥头分别植草坪900平方米和600平方米;在振兴东路植桧柏424株、侧柏178株、法国梧桐383株、毛白杨1800株。1993年,在107国道县城段植垂柳234株。1994年,在东环路植毛白杨323株;在振兴东路植栾树360株。1995年,在振兴东路南小街、北小街栽龙爪槐220株。1996年,在县人民政府门前和人民保险公司门前分别植草坪各1000平方米;在内大路县城段栽红叶李70株、黄杨68株;在振兴西路栽红叶李63株、黄杨绿篱700米;1997年,在内丘中学门前和内丘第三中学门前分别植草坪1900平方米和200平方米。1998年,在公安局门前植草坪1500平方米。1999年,将振兴路640株桧柏移植至扁鹊庙后,改栽红帽月季22000株;在振兴路立交桥栽爬墙虎300株。2000年又在振兴路立交桥栽种爬墙虎1000株;投资198万元在迎宾线种植毛白杨4000株、垂柳8000株、桧柏3000株、冬青3000株、百日红300株、月季1600株、紫金钟500株。
  截至2000年底,城区街道两旁共栽各种树木2.68万株、常绿灌木160万株、花卉140万株,植草坪约45000平方米,建花园式单位50个,绿化面积达51.5公顷,绿化覆盖率达35.1%,县城居民人均绿化面积18平方米。

知识出处

内丘县志

《内丘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内丘县自然地理、建置沿革、物产资源、经济状况、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发展变化。上限尽量溯至各项事物之发端,下限断至1994年。

阅读

相关地名

内丘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