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造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内丘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3075
颗粒名称: 人工造林
分类号: S725.7
页数: 1
页码: 353
摘要: 本文记述了从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内丘人历代习于在宜林地带栽植各种树木,但规模化的、大面积的人工造林概况。
关键词: 内丘县 林业 人工造林

内容

内丘人历代习于在宜林地带栽植各种树木,但规模化的、大面积的人工造林始于20世纪50年代。
  1950年在獐獏以西山区用种子直播的方式营造橡栎1300多公顷。
  1957年,在獐獏以西山区育桑苗10公顷,栽植桑树1145万株。在太子岩一带山上种植橡树一批。20世纪60年代中期营造了小马河、李阳河的刺槐,泜河两岸的杨树三条防护林,在马河水库四周以至小房岗栽植了大量刺槐。各公社及生产大队也各自择地营造了一部分小片林地,品种多为刺槐,有少部分直播的山杏、椿树,在丘陵山区的河道两侧多扦插种植杨、柳树。这个时期是内丘县人工造林的高峰期。
  20世纪70年代后,单一型人工造林减少。几次大的植树活动多在小马河、马棚岗进行。由于干旱等原因,成活率较低。1986年春,在金店镇礼义村南种植的30公顷速生毛白杨现已成林。
  20世纪80年代中期始,经济沟建设、小流域治理、公路通道植树等综合治理型人工造林逐步开展。

知识出处

内丘县志

《内丘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内丘县自然地理、建置沿革、物产资源、经济状况、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发展变化。上限尽量溯至各项事物之发端,下限断至1994年。

阅读

相关地名

内丘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