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种繁育推广体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内丘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3006
颗粒名称: 良种繁育推广体系
分类号: S3-33
页数: 1
页码: 34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内丘县从20世纪50年年代初到90年代良种繁育推广体系概况。
关键词: 内丘县 良种繁育 技术推广

内容

20世纪50年代初,建立县、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开始推广优良品种。60年代初,贯彻“四自一辅”(自选、自育、自繁、自留为主,国家调剂为辅)的种子工作方针,建立了以县良种场为骨干,公社良种场为桥梁,生产队种子田为基础的良种繁育体系,种子杂交优势开始应用于生产。70年代初建农事试验场41个,农事实验用地67公顷,农事试验人员357人。到1978年发展到124个农事实验场,农事试验人员457人,试验用地302公顷。良种繁育推广体系趋于完善,加快了种子原种化、杂交化进度。县农业局开始在南宋、常丰、北石庄、小良村等村繁育高粱、玉米杂交种,同时到外地通过兑换、购入等方式引进良种。20世纪70年代末,高粱、玉米种植杂交品种普及率达到80%。1986年被定为河北省4个玉米杂交制种基地县之一。是年,在五郭店乡、大孟村镇的部分村庄建立玉米制种田670公顷,产种子150万吨。1989年建立玉米制种田470公顷,产种125万公斤。90年代,农作物品种更新换代速度加快,种子需求量增大,种子主要靠从外地购入,实行专营制形式的市场供应体系。

知识出处

内丘县志

《内丘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内丘县自然地理、建置沿革、物产资源、经济状况、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发展变化。上限尽量溯至各项事物之发端,下限断至1994年。

阅读

相关地名

内丘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