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内丘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2989
颗粒名称: 播种
分类号: S504.2
页数: 2
页码: 340-34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内丘县栽培技术播种,作物有小麦、谷子、高粱、豆类、棉花、玉米等。
关键词: 内丘县 栽培技术 播种

内容

小麦20世纪50年代前,多为宽垄稀植。50年代中期开始实行合理密植,亩播种量7.5~9公斤。70年代后实行宽垄密植,套耧播种,又使用小三角耧播种。小麦产量逐年增加,但也出现了过度密植违背科学规律的现象。20世纪80年代开始推行半精量播种,播种量保持在每亩9~12公斤。90年代,机引播种普遍采用,播量更趋科学。20世纪60年代前小麦播种时间是: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应时。70年代后,由于生产条件改善,优良品种采用,适宜播种时间逐渐后延,是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应时。最佳播种时间为9月25日-10月8日之间。玉米玉米多为麦垄套播或贴茬播种,种植方式采用大小行种植,播种时间麦垄套播在5月中下旬,贴茬播种麦收后马上进行,部分春白地在4月中、下旬播种。播种密度:20世纪50年代每亩2000株左右,20世纪六七十年代每亩3000株左右,80年代转向紧凑型种植,每亩3500~5000株。
  谷子麦收前播种的为早谷子,麦收后播种的为晚谷子。夏至前有墒均可种植。平原区亩留苗4~8万株,丘陵山区亩留苗3~6万株。
  高粱谷雨后夏至前均可就墒播种。亩留苗3000~5000株。
  豆类豆类有春播和夏播两种方式。芸豆、豇豆等杂豆在谷雨后即可依墒情播种,民谚“谷雨前后种瓜、点豆”。黄豆、黑豆、绿豆一般为麦后贴茬播种,时间在夏至前,民谚有“伏天不种豆田”之说。
  另外,荞麦在中伏后末伏前播种,有耧播亦有撒播。秫、稷在麦后贴茬播种,时间在夏至前。
  棉花一般为春播,民谚“枣芽发,种棉花”。适宜播种时间为4月20日左右。1987年始有夏播棉,播种时间在5月20日左右。20世纪50年代前棉花为旱地种植,密度稀,50年代末开始更新品种,推行合理密植,70年代后一般每亩为3500~6000株,播种方式为等行距或大小行种植。抗旱点播,一是两脚耧开沟浇水,渗后点籽,耢平复土;二是挖坑浇水,渗后点籽,耢平复土。
  甘薯早春过惊蛰,做温床育秧,谷雨后开始栽种春薯。整地起埝插秧,也有平栽和平栽捧堆。夏至后,待薯蔓长至一米后可剪下,裁20厘米段作秧栽种夏薯。一般为每亩2000~3000株,夏薯可适当增加株数。20世纪70年代初期曾用小块甘薯直播,称为“山药下蛋”,后因成本高且易遭虫、兽危害不再采用。
  花生春播花生时间在谷雨前后,一般是用大三脚耧开沟,手点籽,耢平复土;亦有刨坑点籽。20世纪90年代用机引点播机播种。夏播在小满前后。
  芝麻可春播,亦可夏播,以春播为多,亩植一万株为宜。
  油菜籽播种时间在伏天为宜,晚则不能安全越冬。
  蔬菜越冬的如菠菜与小麦播期相同。早春惊蛰就开始耕整菜地,依品种适时播种。20世纪80年代后,地膜覆盖,大棚温室技术的应用,各种蔬菜一年四季均可播种。

知识出处

内丘县志

《内丘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内丘县自然地理、建置沿革、物产资源、经济状况、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发展变化。上限尽量溯至各项事物之发端,下限断至1994年。

阅读

相关地名

内丘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