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图书馆
邢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邢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耕作制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内丘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298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耕作制度
分类号:
S344
页数:
1
页码:
33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内丘县历史上内丘县以旱作农业为主,多实行一年一熟的耕作制度,仅有少量水浇地能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复种指数低,农作物产量低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水浇地面积的增加,耕作制度也发生了变化,从一年一熟逐步过渡到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的复种轮作制。农作物复种指数逐年提高,1965年复种指数为134%,1988年复种指数143%,2000年复种指数157.2%。
关键词:
内丘县
种植制度
耕作制度
内容
历史上内丘县以旱作农业为主,多实行一年一熟的耕作制度,仅有少量水浇地能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复种指数低,农作物产量低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水浇地面积的增加,耕作制度也发生了变化,从一年一熟逐步过渡到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的复种轮作制。农作物复种指数逐年提高,1965年复种指数为134%,1988年复种指数143%,2000年复种指数157.2%。
20世纪70年代中期,推广“七尺畦田,七尺一带,三种三收”制。即:上茬畦中种小麦,畦埂套种玉米,小麦收后畦中再种玉米或晚谷子。这种轮作制,使地力消耗过大,很快便废弃。80年代以后,大面积推广一年两熟制,一般为小麦+套种或回茬种夏玉米——小麦,少量为小麦+回茬种夏谷子或黍、稷——小麦。这种耕作制度,地力消耗合理,单位面积产量高,又易于机械化耕作。
内丘县大致分为三个熟制区域。
西部山区一年一熟(旱坡地),两年三熟(水浇地)耕作区。一年一熟即:春粮(杂粮)、油料等两年轮作。两年三熟即:春粮—小麦+套播夏玉米或回茬种夏粮。其中浅山地带的一些水浇地实行一年两熟制,即小麦+套播玉米-小麦。
丘陵一年两熟(水浇地),一年一熟(旱地)为主的多熟制耕作区。一年两熟,即小麦+夏玉米(套播为主)或回茬种夏粮—小麦。一年一熟即春粮、棉花、花生、芝麻两年轮作。有些水源充足的地块,也可一年三熟,即小麦+夏粮(早熟谷子或黍、稷)+蔓菁——小麦。
平原一年两熟为主的耕作区。即:小麦+夏玉米(套种或回茬)或回茬夏粮-小麦。少量旱地块实行一年一熟,即棉花、花生、芝麻、春粮两年轮作。自20世纪80年代始采用地膜复盖及塑料大棚、日光温室技术,一年四季均可种植蔬菜、瓜果,复种指数更高。
知识出处
《内丘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内丘县自然地理、建置沿革、物产资源、经济状况、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发展变化。上限尽量溯至各项事物之发端,下限断至1994年。
阅读
相关地名
内丘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