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货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内丘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2884
颗粒名称: 公路货运
分类号: U492.3
页数: 1
页码: 28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内丘县公路货运从民国到2000年概况。
关键词: 内丘县 运输 公路货运

内容

民国以前,以民间运输为主,长途货运则自备或雇用畜力车,短程货运,如田间送肥、运粮、拉柴等,多用人力独轮车,而交通不便的山地、丘陵区仍以背扛、肩挑为主;其官办运输则由县衙(民国县政府设建设科)管理。
  1946年,县人民政府组建运输组,时有木制铁瓦大车10辆,以组织各村大车搞货物运输,各村运输车辆只需交付一定数额管理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境内货运由县建设组管理。1951年,运输组木制铁瓦大车发展到15辆,并新购胶轮大车1辆。后随着农业生产合作化的实施和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至1958年8月成立人民公社后,个体货运全部为国营和集体运输所替代。当时内丘大县成立运输股,下设柏乡、临城、隆尧3个运输组,负责全县货运任务。
  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随着工商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入,流通领域市场进一步开放,交通运输行业也实施并逐步完善了承包责任制,国营和集体货运车辆与业务开始承包给私人,由其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同时,畜力车货运亦逐步被机动车替代。到1981年,全县农民购置拖拉机达284台,除进行田间耕作外,多用于中长途货运。1983年,全县载重汽车154辆,其中联户和个体户已达26部。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个体运输的猛增,加剧了与国营和集体运输单位的竞争,其经营状况不断萎缩,多将国有货运车辆及业务转让给个人经营。
  1996年,建成胜利东路货运交易市场,日均进场50辆,250吨位,年完成货运交易量15万吨。
  2000年底,全县有大小型营运货车376辆,共计2501个吨位,运营线路由107国道、内昔公路、宜沙公路向外辐射,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格局的交通运输网络,年货运量达547万余吨,货物周转量在21764万吨每平方千米以上。仅东庞煤矿和磨窝煤矿汽车运输队,载重汽车分别有30辆和20辆,总吨位为330.5吨,年运输总量共计20950万吨/千米,年利润共计783万元。

知识出处

内丘县志

《内丘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内丘县自然地理、建置沿革、物产资源、经济状况、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发展变化。上限尽量溯至各项事物之发端,下限断至1994年。

阅读

相关地名

内丘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