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公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内丘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285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公路
分类号: U41
页数: 7
页码: 272-27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内丘县民国9—10年(1920—1921),改建顺德至定州御道为公路,内丘段自南向北经梁原店、西阳、铁顶墓、小马、苏家庄、李阳、清修、尹村入隆尧界,长26千米,宽5~6米。1928年,重修该路。内丘县解放后,1946年4月,开始修筑北平至汉口公路,至5月15日修通该公路内丘段26千米。1949年2月15日,为支援解放军南下,华北人民政府发布抢修平汉、平大、津浦三大公路干线,3月15日完成,内丘县组织沿线区、乡、村群众,仅用半月时间就完成了平汉公路26千米的抢修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内丘县公路随着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蓬勃发展而不断加以改善和发展。
关键词: 内丘县 公路 道路工程

内容

民国9—10年(1920—1921),改建顺德至定州御道为公路,内丘段自南向北经梁原店、西阳、铁顶墓、小马、苏家庄、李阳、清修、尹村入隆尧界,长26千米,宽5~6米。1928年,重修该路。
  内丘县解放后,1946年4月,开始修筑北平至汉口公路,至5月15日修通该公路内丘段26千米。1949年2月15日,为支援解放军南下,华北人民政府发布抢修平汉、平大、津浦三大公路干线,3月15日完成,内丘县组织沿线区、乡、村群众,仅用半月时间就完成了平汉公路26千米的抢修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内丘县公路随着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蓬勃发展而不断加以改善和发展。至2000年底,境内公路状况如下:
  国家级公路
  京深高速公路内丘段该路1994年开始动工,1997年竣工通车。从县域东部平原区纵穿而过,内丘段为混凝土浇筑路面,双向六车道,路面中间有绿色隔离带,公路两侧安有铁丝护网封闭,系国家一级公路。该公路内丘段北接隆尧界,南交邢台境,全长19.3千米,宽40米。在北张麻村两侧设有通往北京、深圳的上路口和到达内丘、隆尧的下道口。
  107国道内丘段于民国10年(1921)沿古御道整修成的公路,时称京汉公路。1928年改称平汉公路。1949年10月复称京汉公路。1951年5月,内丘县发动2万余名民工,突击半月,铺修京汉公路内丘段26千米。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后,原京汉公路可直达广州,遂改称京广公路。1961年,普修京广公路内丘段26千米。1966年4月,京广公路内丘段24千米,建成水泥结碎砖石过渡式路面,用工112192个,投资2.08万元。1975年,按国家二级公路标准对该线进行整修,内丘段长24.5千米,路基宽11米,灰土厚24厘米,分两层碾压,铺沥青路面,厚2.5厘米。1976年10月竣工通车。1990年,交通部对国家级公路编号,改称107国道,境内长24.5千米。1996年修建了107国道复线。内丘段南起邢台交界处,北止东庞煤矿路口,全长6.6千米,路基宽11米,路面宽9米。1998—1999年,投资近5000万元,将南起东庞煤矿路口,北至临城交界处,共计18.1千米路段,改造为水泥混凝土路面,路基宽11米,路面宽10米。同时,并对107国道城区段进行了改线。
  宜沙公路内丘段此路属国家二级公路。最初设计为由平山县至涉县,故曾称平涉公路。后改由获鹿县的宜安至武安县沙铭,故又称宜沙线。是贯穿太行山东麓山区南北的干线公路,亦称京广西线战备路。内丘县段位于獐獏乡境内,从1968年开始在人行小道或驮运路的基础上修建。1973年基本完成路基修垫。1980年由省工程队和邢台地区工程队联合复测后,完成路基修整工程。1981年5月开始铺沥青路面,当年8月
  完工。该线北起临城界,穿越獐獏、岩南、西秋村,南至邢台界,全长7.3千米,路基宽7.5米,油面宽6米。
  省级道路
  内昔公路是一条自内丘县城通往山西省昔阳县皋落镇的跨省界公路,2000年升格为省级公路,全长107.6千米,境内长90.6千米,为贯穿内丘县东西的大动脉。其建设是分期分段进行的。
  1955年秋,邢台专区公路管理局拨给内丘修路款5500元,开辟了该线内丘至獐獏段公路,长36千米,路基宽4~6米。1960年5月1日,该线獐獏至满天峪段9千米路基竣工。10月,该线内丘火车站至西丘8千米路段铺成泥结碎石路面。1963年9月至12月底,共投资10.95万元,用工76137个,公路段抢修了被洪水冲毁的内丘至侯家庄段路基。1964年5月至1965年共投资7.11万元,用工21080个,对石关——郝家赛、酒馆——石关庙、郝家赛南坡段——树山段、石关——獐獏等4处进行改线,路基宽6.5米,最大纵坡16%,纵坡大于9%的达11处,半径小于20的7处,达六级公路标准。1965年3月,还投资6万元,用工48424个,修整了獐獏至侯家庄段路基11.2千米。1966年11月,建成该线内丘至侯家庄段28千米的泥结碎石路面,路面宽3.5米。1970年10月19日,国家投资2.06万元,完成树山至北赛路基加宽工程,路面宽达7.5米。1976年,建成内丘汽车站至内丘中学段3.2千米沥青路面。1978—1982年,从丘陵区组织1700名建工,历时五个冬春,按三级路标准完成了县城至獐獏的路基改线工程。由原来的小房岗经石关川改为从小房岗经柳林、孙家坡、田白芷到獐獏,全长34千米。1982年7月,内丘县城至西丘11.9千米油路竣工。1986—1987年分段分期完成了西丘至獐獏铺油面工程。至此,标准沥青路面有史以来穿越了太行山第一高峰——十八盘,又跨越过泜河上游支流,与太行山腹地的宜沙线国家级战备公路相连,沟通了内丘与贯穿太行南北的交通网络。1990—1991年11月25日,完成了岩南桥——白鹿角段路基改线工程。路基全长26.4千米,其中扩建路基17千米,新开越岭线9.1千米。此工程为河北省以工代赈的扶贫项目工程,用工108万个,投资650万元,动土石方82.77万立方米,设涵洞60道,砌挡土墙7505米,砌体7.86万立方米。1994年9月18日,岩南桥至白鹿角段铺设油面工程全部竣工。此时,标准沥青公路由内丘城经獐摸,又穿越海拔1300米的摩天岭主峰直达白鹿角,时称内白公路。1996年11月,白鹿角至庄和段路基拓宽至9米,此年底竣工。1997年2月该段工程完工。1997年3月,开始对庄和至
  山西交界段,按国家二级路标准,分段施工,公路最终穿越“山峰险巉峻,唯鹤可度”的鹤度岭,进入山西境,翌年10月全部竣工。从此,自内丘至山西昔阳县的公路全线贯通,后升格为省级公路,改称隆昔公路。该线东连107国道,可直上京深高速公路,中与贯穿太行山区的宜沙战备路相交,西与山西昔阳境内皋落镇公路联网,再加上县境内地方道路的穿插,建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立体化网络。
  县级道路与专用线
  内邢线内丘段1947年整修该段。1951年5月,再次整修并加宽该段公路,路基宽达6~7米,高出地面20~40厘米。1956年10月,以工代赈,按五级公路标准整修该路段,使之成为内丘通往隆尧、巨鹿、新河主要线路。1968年5月,改建该路段为碎石子路面。1973年10月,投资16.2万元,铺修该段油面。油路面宽6米。1982年7月,该路段沥青路面工程竣工。1998年10月至12月底,由邢台施工队对该路段自县城胜利东路口经白家庄、大原至西张麻处进行改线,改为由县城振兴东路口经107国道、大良村、小良村、西张麻,与原内邢路接通,然后穿过京深高速公路立交桥,经北张麻至隆尧界。至此,该路段境内长7.4千米,路基宽15米,路面宽11米。1999年,又征地200余亩,在该路自县城至京深高速公路的上路段两侧,分别修建10米宽绿化带各一条,植有柳、松、柏及多种花卉。
  永官线内丘段该线自内丘官庄火车站至任县永福庄,故称永官线。此段由官庄火车站经西阳、官庄、庆源交任县界,长6.6千米。1956年5月,发动建勤民工修建,10月竣工通车。1972年修成碎石路面。1976年10月,投资20.5万元,由省交通工程二队施工,完成路面沥青(渣油)表处工程,路基宽8.7米,油面宽6.0米,达国家三级公路标准。1997年,又投资260万元,对该段进行大修改造工程,6月完工。
  邵清专用线东起107线经清修村西到邵明驻军某部,故称邵清线,长3.5千米。是在原车马大道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
  1972年用义务建勤工,曾对该线进行全面铺修,建有石拱涵一道。1976年按三级公路标准重铺,由驻军和地方民工共同完成土方工程和沥青路面铺设任务。
  磨窝煤矿专用线由县城至磨窝煤矿。于1969年建矿后,将旧大道扩建成三级公路。路基宽8米,路面宽6米,长4.5千米。1972年修成过渡式路面。1984年修成沥青路面。
  东庞煤矿专用线东起小都城道口,西至东庞矿区,系三级公路,路基宽9米,路面宽6米,全长8千米。1972年曾对该路进行加宽整修。1974年煤炭部三十一工程处进住矿区后,靠本单位技术力量,于1976年完成沥青路面铺修。
  水泥厂专用线该线西起内丘县水泥厂,东与107国道相接,全长1.5千米,路面宽度为8米,1993年9月完成路面铺油工程。总投资39万元。
  大孟村镇至胡里煤销路此路于1996年7月动工,1996年10月完工。东起大孟镇,西至胡里村,为销煤专用路,全长9.3千米,沥青路面,宽5米,为平原微丘三级路。
  乡级道路
  1953年,内丘县在乡村小路的基础上,对乡级道路普遍进行改善和扩建,修主要道路10条,长100多千米。1956年春,修建官庄——任县、北张麻——西阳、大辛庄——程村、金店——官庄等路基,总长度41.5千米。1957年组织沿线村民修通了东营——报子口公路路基,宽5米,长4千米。1958年统一全县平原乡级道路的标准,规定平原路宽为5~6米,山区路宽为3米。当年对各乡级道路进行加宽整修,此次修建出动建勤工10.95万个。
  1966年修建了县城——邵明、柳林——大石河、马河——神头、侯家庄——白鹿角、县城——冯村5条公路,路基宽4.5米,总长60千米。
  1975年以“社队自办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原则,县财政拨款4万元,修通了白鹿角——石坡咀、石坡咀——桃园、白鹿角——木货市、庄和——招乜公路,全长18千米。动土石方18万立方米,过水路面550米,动用标准工日12万个。1979年按“民办公助”的原则,修通白鹿角——孟家坪、白鹿角——邢家峪、白鹿角——石坡咀、白鹿角——桃园四级公路,路基全长20千米。
  1984年投资8万元,按四级公路路基标准,修通了摩天岭——白草坪、摩天岭——西秋、孙家坡——郭家沟等8条(段)路基,全长共42千米,动土石方12万立方米。1988年整修了县城通往官庄、杨庄、南赛、和庄乡道路基4条,长12千米。同时发动全县120多个村庄的劳力,整修村级路160条,长280千米。
  内临乡道此线南起内丘县城,北至内丘与临城县界,途经五郭店、北障镇、邵明村,是在古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77年路基工程全部整修完工。1984年采取民办公助的办法,地区投资20.5万元,完成该线10千米路面铺油工程。路面宽为6米,为四级公路。1997年3月,该路按平原微丘三级公路标准开始改造,将路面宽为7米,全长9.3千米,1997年7月完工。
  永安乡道1987年7、月永安至八里庄公路铺油工程开工,10月20日完工。全长2.7千米,路面拓宽4米,为四级路。
  金官乡道1988年9月铺通了内邢线至金店镇油路,1989年10月完成了金店镇至官庄油路工程。该线全长11.57千米,为四级路。
  河巨乡道1988年9月15日,该线路铺油工程完工。西起107线,东至河巨乡政府,全长7千米,路基宽6米,路面宽4.5米,为四级路。
  北岭乡道1990年完成县城至北岭乡油路铺修任务,该路途经9个村庄,全长9.3千米,油面宽5米,为四级路。
  和庄乡道1991年8月完成内白公路至和庄乡道路铺油工程,全长4.5千米,油路面宽4米,为四级路。
  杨庄乡道1991年8月完成内白公路至杨庄乡道路铺油工程。全长2000米,油路面宽4米,为四级路。
  大孟村镇乡道1994年完成县城至大孟村镇公路铺油工程。该线全长8千米,油面宽5米,公路为三级路,共投资150万元。2000年5月对该路进行翻修和改线,按平原微丘三级路标准施工,路面宽7米。于2001年11月完工。
  西丘至马河水库段1994年10月完成了路面铺油工程,全长3.5千米,油面宽5米,为四级路,共投资50万元。
  岩南桥至上栗峪段1994年完成了该段道路铺油工程,全长2.5千米,油面宽4米,为四级路,共投资40万元。
  107国道至南位乡道路该路于1996年3月开工,11月完工。西起107国道,途经常丰、大辛庄、中辛庄、小辛庄村,东至隆尧县南位村,全长9.3千米,沥青路面,宽5米,为平原微丘三级路。
  马河西至隆昔线道路该路为马河村至隆昔线连接路,1997年8月开工,10月完工,长2.5千米,沥青路面宽4米。为四级路。
  李交台至虎头山道路该路东起李交台村隆昔线路口,途经老树围、韩家庄,至虎头山村,全长6.5千米,沥青路面宽5米,为山岭重丘三级路,1997年5月开工,于1997年8月完工。
  内邢线至后夏侯道路该路于1998年4月开工,7月完工。北起内邢线西良道口,途经铁匠屯、韩郝庄、后河、大(中)辛庄、小辛庄、前夏侯,至后夏侯,全长9.1千米,沥青路面,为平原微丘三级路。
  永安至内大线道路该段是原永安乡道的延伸,北接八里庄至原永安乡道,途经表山、寺上、后鲁亭,至凤凰村长6.73千米,沥青路面宽4米,为平原微丘三级路。
  107道至东张村道路此线西起107国道,东至东张村,途经高望村、西张村、中张村,全长4.1千米,沥青路面宽5米,于1995年10月完工,为平原微丘三级路。
  到2000年末,内丘县共修建乡村道路(包括沙土路面公路)257条、471.5千米,其中等级公路147.5千米,已初步形成以县城为中心,向四周乡村的放射状交通网络。
  公路设施
  过水路面107国道境内段在李阳河处有一过水路面,长193米,路面宽11米;在内昔公路上有中栗峪、满天峪口、云大口、小西村口过水路面各1处,均宽7米;侯家庄、九寨会、白鹿角等有7处,路面宽7米;全县县级公路过水路面共11处,总长550米;乡级道路有13处,总长1100米。
  漫水坝内昔公路设有漫水坝6处,总长110米。
  防护工程107线内丘段护坡6处,长1520米。砌过边沟15处,长5100米。修水簸箕口708道,长4050米。三桩1.7万根。二碑378块,长1700米。油化路肩23145米。修筑路缘石24.4千米。平涉公路护坡4处,长405米。挡土墙15处,长802米,砌边沟长9500米。内昔公路护坡15处,长1329米。挡土墙62处,长1.86万米,石砌排水沟650米。
  垭口平涉线内丘县段垭口有3处,分别位于獐獏后山、岩南、西秋与邢台县交界处的岭西;内昔线上有43处,分别位于菩萨岭、田白芷、十八盘、满天峪等处。
  交通标志号1957年,内丘县公路交通仅有以栽树、立石为记的简易标志号。1957年开始在公路上设立必要的标志号。当时在内丘——侯家庄的山区道路急转弯、险桥涵、便桥、陡坡等主要地点设置了路标,标志号多为木制。1972年,交通部规定标志号共34种。1974年后,标志号多改为水泥制作,1984年后多改为钢制。2000年,境内所有养护路线全部设置了交通标志号,共2067根(块)。标志种类有禁令标志、警告标志、指示标志3类,共87种;号志有路线、里程、桥梁、涵洞等4种。
  107国道收费站始建于1996年10月。占地2.76万平方米(其中收费区占地1.08万平方米,生活区占地1.6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建有办公楼、宿舍楼、食堂、配电室、车库等。工作人员72人,其中收费处48人,监控室4人,管理科9人,后勤处8人。收费站下设办公室、收费股、财务处、监控室及4个收费班。日最大车流量约1.2万次。收费标准按小型、中型、大型、重型、特大型车辆,每次分别征收10元、15元、25元、30元、60元。

知识出处

内丘县志

《内丘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内丘县自然地理、建置沿革、物产资源、经济状况、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发展变化。上限尽量溯至各项事物之发端,下限断至1994年。

阅读

相关地名

内丘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