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沟河道造田治水时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内丘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2846
颗粒名称: 川沟河道造田治水时期
分类号: F323.4
页数: 1
页码: 268-26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内丘县川沟河道造田治水概况。
关键词: 内丘县 山区 川沟河道

内容

1963年8月的特大洪水灾害使内丘西部山区受到毁灭性的打击,沿河道的耕地冲毁殆尽,山体滑坡、泥石流瀑发,梯田树木顺沟而下,损失惨重。山区植被毁坏严重,生态环境亦趋恶劣,山区治理任务更加艰巨。
  中共内丘县委、内丘县人民委员会根据调查研究西部山区受灾情况,借鉴外地经验,确定了“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的方针,以“一手抓治川修田造地,一手抓治山植树造林”及“牧业为林业让路,限制山羊发展”为指导思想,重新发动群众,开展以修地、造林、治沟为重点的综合治理。20世纪70年代“农业学大寨”运动深入开展。内丘县山区掀起前所未有的河滩筑坝垫地高潮,中共内丘县委提出了“丘陵公社大会战,沿河造田、改变三跑田;山区三川(白鹿角川、侯家庄东西川、獐獏川)摆战场,综合治理打硬仗”的口号,大搞集土垫地运动。在河滩平整地基,砌筑石坝,集中散布土壤,铺垫成地。1963—1978年的16年间,山区集土垫地300公顷,其中水浇地180公顷,山区人均水浇地达到0.33亩。涌现出白塔、小西、崔白芷等一批先进村,白塔村被誉为“内丘县大寨”。在河滩垫地的同时,把一些低缓山坡上的旱地,扩展联接,外砌石堾,修建成200公顷高标准梯田。白搭村还在九龙岗和东峪沟的梯田中栽植了果树,浅山丘陵区在荒旱山岗栽植刺槐。
  由于受“左”的影响,片面强调粮食生产,在川沟河道造田治水的16年间,只注重了川沟河道造田,忽略了植树造林沟坡综合治理,出现部分村庄不合实际的开山造田,填沟修地,搞“人造小平原”,毁树造田等违背自然规律、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知识出处

内丘县志

《内丘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内丘县自然地理、建置沿革、物产资源、经济状况、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发展变化。上限尽量溯至各项事物之发端,下限断至1994年。

阅读

相关地名

内丘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