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图书馆
邢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邢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防洪蓄水工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内丘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279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防洪蓄水工程
分类号:
TV873
页数:
6
页码:
248-25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内丘县防洪蓄水工程,其中包括河道治理,水库建设等。
关键词:
内丘县
防洪
蓄水
内容
河道治理
由于内丘县历史上旱涝灾害频繁,主要以旱灾为主,为抵御水、旱灾害,历代政府曾组织民工兴修过一些防洪和蓄水设施。明崇祯三年(1630),知县雷鸣时为防小马河泛滥,曾动用民力在铁顶墓筑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进一步保证度汛安全,人民政府组织民众多次修建防洪工程,对河道进行大规模治理。
小马河治理该河发源于境内南赛乡太子岩东侧,自西向东穿过京广铁路后出境流入隆尧县境,内丘县流程35.3千米。
1963年8月,境内降特大暴雨,山洪暴发,小马河洪水漫溢,河道渲泄不及,泛滥成灾。1964年春,县组织沿河社队群众,清淤河槽,调顺河道。并在下游金店公社境内修筑护村堤埝。堤埝标准为底宽13米,顶宽3米,高2.5米。参加筑坝的大辛旺、小辛旺、滩里、常丰、大垒东、小垒东、前夏侯、大辛庄、小辛庄、后河、张家屯、杓子屯、侯文孝等14个村的干部群众,从河内取土填筑护河埝,浆砌石护坡,历时两个多月,共建堤埝长18733米,完成土石方102.5万立方米,用工5.3万工日。
河道治理后,河床宽100~200米,纵坡3/1000米,过水深2.3米,最大行洪流量每秒达860立方米,达到20年一遇行洪标准。此工程内丘县投资3万元,国家投资15.6万元,补助粮食7.9万公斤。
1999—2000年,共计投资95万元,修复加固堤坊6600米。
李阳河治理该河发源于县境内南赛乡花沟村及临城县东代社村。自西向东,穿过京广铁路后出境流入隆尧县境,县域流程长9千米。
1963年8月特大洪水,使李阳河铁路以东河段漫溢决口,造成沿河两岸16个村被冲淹,损失严重。李阳河在洪流冲刷下,北光和河巨铺两段河槽北移,河底被泥沙淤高,超出河岸,洪水渲泄受阻,泛滥成灾。
1964年春,内丘县组织李阳河沿岸16个村的500余名干部群众,挖除河底淤积物,疏整北光段河床200米,由原河床宽30~50米开宽至50米。修筑高3米,厚0.3米的砌石护坡1.34万米。共完成土方8万立方米,石方400余立方米,用工6万工日,国家投资4.9万元,补助粮食2.25万公斤。治理后河道纵坡1.5/1000米,过水深2米,可渲泄50年一遇洪水。
2000年,投资71万元,组织沿河群众,对河道堤坊进行了加固修复,共计6处,4500米。
山区支流治理县境内西部山区獐獏乡和侯家庄乡境内,有泜河发源支流和白沙河发源支流。历史上从未经过治理,均为天然河道,行洪能力低,沿河两岸村庄常受洪水冲袭之害。县人民政府对两河的治理工作非常重视,1957年组织当地群众在两河中修筑石坝13座。其中泜河支流8座,白沙河支流5座,总长1.35千米,使两河得到初步治理。
1978年,县人民政府加强了对山区建设的领导,广大干部群众采取修筑顺水石坝和拦河石坝等工程措施,对两河进一步进行了治理。1978—1982年,白鹿角乡干部群众在白沙河北支流上游修成一条长3500米、高2米、宽3米的顺水石坝;侯家庄乡白塔村干部群众在白沙河支流修筑了一条长2500米、宽4米、高3米的顺水石坝;獐獏乡獐獏村和南獐獏村联合在泜河支流修成一条2500米、宽4米、高2米的顺水石坝。
1982年7月下旬至8月初,山区降暴雨,治理工程发挥了很大作用,河道两岸人民未受灾害。之后,对这两河上游支流继续进行治理。截至1985年,两河上游支流共修建挡水坝23道,全长1.7千米。这些工程的建设,为保障两岸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水库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政府充分利用西部山高谷深,沟壑交错的地势,投资兴建大批水库工程。20世纪50年代中期,根据省政府提出的“从流域规划入手,采取治标治本相结合”的水利建设方针,1956—1960年,相继修建了北岭、马河、马庄、石河等4座中、小型水库和16座小(二)型水库,总蓄水量为1426万立方米。既拦蓄汛期洪水,减少水患,又为农业灌溉提供了水源,形成了一个防洪和蓄水灌溉的工程体系。
马河水库是内丘县境内唯一的一座中型水库。位于县城西南12千米处小马河上游。水库大坝座落在柳林乡近郎村东1.5千米处,控制流域面积94平方千米,占小马河流域面积的33.8%。
1958年5月,完成对水库的勘测设计。是年冬,动工兴建。1959年9月完成主体工程,1960年投入使用。总投资79万元。
1963年8月,县境内发生特大洪水,马河水库西副坝两处决口。1965年11月—1966年12月对水毁工程进行了恢复。1976—1977年,县水利局根据省水利厅新定标准对马河水库进行加宽加深溢洪道,提高防洪标准的设计与施工,1982—1983年,又进行了加固施工。
该水库初建、恢复、加固工程共完成土石方117万立方米,用工135万工日,投资172万元。
工程现状指标:总库容2445万立方米,兴利库容830万立方米;大坝高度20.1米;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设计,1000年一遇校核。工程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效益。自运行以来,已累计灌溉农田32万亩。
1996年8月1日经过洪灾考验。1997年4月投资328万元,对大坝进行了防渗加固,对放水洞进行了改造加固。该工程国家投资260万元,地方自筹68万元,完成工程量14.39万立方米。
北岭水库位于内丘县城西北8千米处,李阳河北支流上游。是当时邢台地区修建的第一座水库。该水库控制流域面积75平方千米,是一座以蓄水灌溉为主的小(一)型水库。
该工程于1956年初动工兴建,1957年5月建成。大坝为均质土坝。水库建成后又分别于1965年和1976年按照省水利厅指示,对水库大坝进行了加深加宽溢洪道,提高防洪标准的设计与施工。截至1993年底,初建、扩建和加固共完成土石方10万立方米,总投资37.70万元。
工程现状指标:总库容177万立方米,兴利库容61万立方米。坝高11.9米。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设计,500年一遇校核,可灌溉农田1.3万亩。
石河水库位于内丘县城西10千米,李阳河南支流上游。控制流域面积277平方千米,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效益的小(一)型水库。因位于柳林乡石河村而得名。1957年11月动工兴建,1958年7月竣工。大坝为均质土坝,长390米。
1976年及1977年对该库进行了扩大标准的设计和施工。截至1993年底,石河水库工程共完成土石方16.54万立方米,用工233万工日,总投资60万元。
工程现状指标:总库容39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239万立方米,坝高18.5米,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设计,500年一遇校核。
马庄水库位于县城西北9千米,李阳河北支流上游。控制流域面积16平方千米,因建于五郭店乡马庄村西而得名。
该库由县水利局设计,于1957年9月动工兴建,1958年6月完成主体工程,1959年竣工。大坝为均质土坝。截至1994年底,修建马庄水库共投资11.98万元,完成土石方8.3万立方米,总用工15.4万工日。
小型水库县域从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共建小型水库30余座,大部分位于丘陵干旱地带。此间由于只重数量,忽视质量,一些水库建成后未能发挥效益,或被洪水冲毁倒坝,或成为病险库。1980年,根据水电部规定标准,对水库进行核查,全县共有小(二)型水库16座,其中土坝12座,石坝4
工程现状指标;总库容188万立方米,兴利库容92万立方米,坝顶长150米,宽3米,大坝高13米,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设计,500年一遇校核。
马庄水库自运用以来,自流灌溉822亩。座。总库容量为278.6万立方米,有效库容202.2万立方米,年均实灌面积5350亩。到1981年底,经初建、续建、加固等各项施工,修建16座小(二)型水库,共完成土石方33万立方米,总用工38.4万工日,共投资43.4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4万元,内丘县群众和集体自筹19.4万元。
石关水利工程石关水库是个两上两下没建成的水库。其坝址在獐獏乡石关村东1000米处。工程设计总库容1470万立方米,坝高38.2米,宽4米,坝顶长223米,灌溉能力4万亩。工程规划为灌溉、防洪、发电为一体的中型水库,控制流域面积为110平方千米。
1970年初完成勘测规划和设计任务,10月破土动工。时内丘县白鹿角、侯家庄、獐獏、南赛、杨庄、柳林、和庄等7个公社的民工参加了施工。1972年9月因自筹资金困难而停建。当时已投资32万元。
1978年10月,工程复工,主要进行明渠开挖、闸涵建筑、坝基开挖回填等施工。
1979年10月,因被列为缓建工程再次停建。此时工程已完成干渠开挖10千米,明渠开挖土石方3.2万立方米,建成闸涵建筑物34座,完成浆砌石方1万立方米,坝基开挖5.2万立方米,回填基坑三分之二。
从1970年10月到1979年10月,近10年时间,工程两上两下,出动民工最多时达1500人。两度施工共投资158万元,其中国家补助92万元,县自筹66万元。由于工程半途而废,效益全无。
塘坝塘坝为小型蓄水工程,蓄水量在10万立方米以下,通常建在山区丘陵沟川之狭窄处。投资小,用料方便,施工简单,见效快。
1957年,在全民大办水利时,开始在山区建设塘坝。到1985年底,共有塘坝302座。另有小坑塘771座,共计1073座,蓄水能力246万立方米,灌溉面积1.5万亩。2000年,全县建设塘坝增至416座,小坑塘926座,共计1342座,蓄水能力315万立方米,灌溉面积2.3万亩。
知识出处
《内丘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内丘县自然地理、建置沿革、物产资源、经济状况、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发展变化。上限尽量溯至各项事物之发端,下限断至1994年。
阅读
相关地名
内丘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