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关于邢瓷的装窑方法和烧结问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邢窑遗址研究》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2368
颗粒名称: (五)关于邢瓷的装窑方法和烧结问题
分类号: K876.3
页数: 1
页码: 211
摘要: 唐代邢瓷的装窑烧结共有四种方法:第一,所有细瓷碗器、盘器、杯器、盏托,都是用漏斗状匣钵或盒状匣钵装烧的,即一件匣钵装置一件瓷器,然后匣钵与匣钵相叠,叠至一定高度为止。第二,所有粗瓷碗器、盘器,都是用三角形垫片垫烧的,即每一件器物腹内底部放置一个三角形捏有三个支钉的垫片,依此一件器物一个三角形垫片的叠放,叠至一定高度,再用一件筒状的匣钵把它笼罩住,然后再在上面一器一片的垫放,再笼罩筒状匣钵,直至适当高度。第三,所有壶器、坛器等较大器物,都是用筒状匣钵单件罩烧的,即一件器物,笼罩上一件筒状匣钵,依此相叠放置,直至适当的高度。第四,所有马俑、骑马俑、鸟食罐、鸟饮罐等较小器物,都是用筒状匣钵成组罩烧的,即若干件器物排成一组(多为梅花状)然后罩上一件筒状匣钵,依此相叠放置,直至适可而止。当然筒状匣钵的高低宽窄,是根据器物大小高矮而制的。
关键词: 邢瓷 装窑方法 烧结

内容

邢窑白瓷究竟怎样装窑和怎样烧结?在邢窑遗址和窑具发现之前也是一个不解之谜。现在我们从窑址中找到了大量的漏斗状匣钵、盒状匣钵、筒状匣钵和三角形垫片。尤其在我们发现了这些窑具和瓷器粘连在一起的一些残件之后,使我们十分清楚的得知,唐代邢瓷的装窑烧结共有四种方法:第一,所有细瓷碗器、盘器、杯器、盏托,都是用漏斗状匣钵或盒状匣钵装烧的,即一件匣钵装置一件瓷器,然后匣钵与匣钵相叠,叠至一定高度为止。第二,所有粗瓷碗器、盘器,都是用三角形垫片垫烧的,即每一件器物腹内底部放置一个三角形捏有三个支钉的垫片,依此一件器物一个三角形垫片的叠放,叠至一定高度,再用一件筒状的匣钵把它笼罩住,然后再在上面一器一片的垫放,再笼罩筒状匣钵,直至适当高度。第三,所有壶器、坛器等较大器物,都是用筒状匣钵单件罩烧的,即一件器物,笼罩上一件筒状匣钵,依此相叠放置,直至适当的高度。第四,所有马俑、骑马俑、鸟食罐、鸟饮罐等较小器物,都是用筒状匣钵成组罩烧的,即若干件器物排成一组(多为梅花状)然后罩上一件筒状匣钵,依此相叠放置,直至适可而止。当然筒状匣钵的高低宽窄,是根据器物大小高矮而制的。

知识出处

邢窑遗址研究

《邢窑遗址研究》

出版者:科学出版社

本书是系统研究邢窑遗址的首部专著。收录了自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50多年来我国古陶瓷专家学者发表在不同时期不同刊物上的关于邢窑遗址方面的研究文章。所收录的文章基本反映了邢窑遗址的文化内涵和面貌特征。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