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内外出土的邢窑白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邢窑遗址研究》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2346
颗粒名称: 三、国内外出土的邢窑白瓷
分类号: K876.3
页数: 2
页码: 194-195
摘要: 唐墓及遗址出土邢窑白瓷的有广东、福建、河北和陕西四个省。国外出土唐邢窑产品的有伊拉克、埃及、巴基斯坦、日本和伊朗。
关键词: 邢窑 白瓷 国内外出土

内容

作为一代著名的瓷窑,其产品流通范围一般说来都比较广泛,邢窑也不例外。建国以来,唐墓及遗址出土邢窑白瓷的有广东、福建、河北和陕西四个省。1953年广州姚潭墓(姚潭葬于唐大中十二年)出土了两件邢窑碗,一件为敞口玉璧底,一件为敛口圈足。通过这两件碗可以了解9世纪中叶邢窑白瓷的烧制水平。1954年北京举办《五省出土文物展览》时曾将其展出过。河北省邢台地区唐墓出土邢窑碗十几件。出土邢窑瓷较多的是陕西地区,20世纪50年代出土文物中有刻“翰林”二字的白瓷罐,字铭均刻于罐底,笔者见过三件。刻有“翰林”二字的白瓷罐似为翰林院定烧器。西安唐大明宫遗址出土有刻一“盈”字的,字铭刻于玉璧形底心之内,底心施釉,与祁村遗址出土的同形碗特征完全相同。此外,河北、河南、陕西等省唐墓出土的小雕塑,有胖娃、羊、狗、狮等形象,雕工精巧,胎白,釉微呈水绿色,眼及突出部位点以褐彩。这类小雕塑数量很多,祁村遗址虽尚未发现,但有较大可能是祁村产品。因祁村遗址出土有骑马人小形雕塑二件,证明祁村烧过小件雕塑,并有于枕上点褐彩斑点的,证明祁村也有点彩装饰。因此,邢窑烧点彩小雕塑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有待于今后证实。
  国外出土唐邢窑产品的有伊拉克、埃及、巴基斯坦、日本和伊朗。早在1910年德国学者赫茨菲尔德(Herzfeld)和萨雷(Sarre)对伊拉克底格里斯河畔的萨麻拉(Sa-marra)遗址进行了发掘,出土文物中有我国唐宋陶瓷,其中唐代瓷器有三彩、绿釉、黄釉陶器和邢窑白瓷,萨马拉由此闻名于世。埃及开罗南部的福斯塔特(Fostat)遗址于1912年进行了首次发掘,福斯塔特为公元642年阿拉伯征服埃及后所建,法蒂玛王朝时为随第二次十字军东侵的基督教军所陷而成为废墟。遗址出土我国陶瓷片有一万余片,其中有邢窑白瓷碗。巴基斯坦的勃拉名纳巴特(Brohminabad),位于印度河上游,7至11世纪为商业中心,1020年毁于地震。早在19世纪在勃拉名纳巴特已发现我国的唐宋瓷器,20世纪20年代又有发现。出土的唐代瓷器有越窑青瓷和邢窑白瓷。日本与我国一衣带水,唐代日中两国交往频繁,我国陶瓷对日本很有影响。日本本土及北九州古遗址中出土有唐代越窑青瓷,邢窑白瓷,长沙窑青釉褐釉贴花、釉下彩绘及唐三彩陶器。本土出土的邢州白瓷有精粗两种,精者胎釉洁白如雪,如京都市西寺遗址出土的玉璧底碗,底心凹入有釉,是典型的邢窑产品;粗者胎施化妆土,底心凹入不施釉,奈良市药师寺西僧房遗址出土的邢瓷属粗瓷。伊朗席拉夫(Siraf)遗址为古代波斯湾繁荣的港口之一。1965年以来,英国伊朗考古研究所对席拉夫进行了多次调查,发现大量的我国瓷片,其中属于唐代的有邢窑白瓷和越窑青瓷,还有完整的邢窑四瓣花口碗,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知识出处

邢窑遗址研究

《邢窑遗址研究》

出版者:科学出版社

本书是系统研究邢窑遗址的首部专著。收录了自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50多年来我国古陶瓷专家学者发表在不同时期不同刊物上的关于邢窑遗址方面的研究文章。所收录的文章基本反映了邢窑遗址的文化内涵和面貌特征。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