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施釉、釉质和釉色问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邢窑遗址研究》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2340
颗粒名称: (三)施釉、釉质和釉色问题
分类号: K876.3
页数: 2
页码: 189-190
摘要: 从邢台唐墓中出土的碗器的胎质和釉面之间的结构关系上观察,唐代邢瓷的碗器胎坯是蘸釉。器物系通体施釉,仅有足底一周露胎,这当是在蘸釉后又将足底的釉层在一种粗质的麻布上擦去的。邢瓷的釉面薄而均匀,敲开器物从断面上测釉皮的厚度,一般部位均在0.2毫米左右,就是在碗器内腹底部积釉最厚的部位,釉面的厚度也超不过0.3毫米。
关键词: 邢瓷 施釉 釉色问题

内容

从邢台唐墓中出土的碗器的胎质和釉面之间的结构关系上观察,唐代邢瓷的碗器胎坯是蘸釉。器物系通体施釉,仅有足底一周露胎,这当是在蘸釉后又将足底的釉层在一种粗质的麻布上擦去的。邢瓷的釉面薄而均匀,敲开器物从断面上测釉皮的厚度,一般部位均在0.2毫米左右,就是在碗器内腹底部积釉最厚的部位,釉面的厚度也超不过0.3毫米。
  据有经验的釉工师傅观察:唐代邢瓷的釉药肯定是经过人工配制的,配制方法可能是用瓷土加上大约百分之三十左右的长石,经过粉碎之后研磨而成的。
  用维氏硬度计在釉面上凿测,其最大为546,与胎质的硬度相比,只高9度左右,这就说明邢瓷釉药的玻璃质不算精强,因此邢瓷碗器有一定程度的、微小的吸水量,而不是无吸水量。正因如此,邢瓷釉面的抗污能力较差,易于沾染,所以陆羽用饮茶的标准评比茶具时,说“邢不如越”是有根据的[13]。由于玻化低,唐代邢瓷的釉色虽然洁白,但光泽度并不很大,不论用正光或者反光观察,它给人的光感印象,是绵柔浑厚,而不是青翠透彻,所以陆羽用“类银”、“类雪”的白度形容邢瓷釉色,也是十分恰当的。

附注

[13]《百川学海》本,第四十四册。

知识出处

邢窑遗址研究

《邢窑遗址研究》

出版者:科学出版社

本书是系统研究邢窑遗址的首部专著。收录了自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50多年来我国古陶瓷专家学者发表在不同时期不同刊物上的关于邢窑遗址方面的研究文章。所收录的文章基本反映了邢窑遗址的文化内涵和面貌特征。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