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瓷泥洗练和胎质问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邢窑遗址研究》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2338
颗粒名称: (一)瓷泥洗练和胎质问题
分类号: K876.3
页数: 2
页码: 188-189
摘要: 从邢台唐墓出土的白瓷碗的露胎表面上观察,可以看到它的组织是十分细腻的。如果敲断器物的腹壁从剖面上来观察它的内部,也可以看到它的组织是十分严密的,无论敲断多少碎片,都没有发现其内部组织因有粗粒或杂质而造成的砂眼、松散和缝裂现象。
关键词: 邢窑白瓷 瓷泥 胎质问题

内容

从邢台唐墓出土的白瓷碗的露胎表面上观察,可以看到它的组织是十分细腻的。如果敲断器物的腹壁从剖面上来观察它的内部,也可以看到它的组织是十分严密的,无论敲断多少碎片,都没有发现其内部组织因有粗粒或杂质而造成的砂眼、松散和缝裂现象。从这一点可以说明,唐代邢瓷对生产的第一道工序,即将瓷土洗练成瓷泥这道工序,是十分重视的。洗练瓷泥采用什么方法,虽无文献记载,但它应与世后的一般洗练方法类同,那就是“取瓷土等物之粉末,捣泥水中,取其未沉之细粉,澄之而后用”。因为除了用这种“捣泥”洗练方法,要想取得不带任何粗粒的而又极为细净的瓷泥,是绝对办不到的。
  从前表所列邢台各地瓷土和唐代邢瓷胎质的化学成分可知,邢瓷胎质在SiO2上比内丘瓷沟的瓷土为高,这是由于邢瓷在捣泥过程中为了提高胎质的硬度和白度在瓷土中增添了长石的缘故。根据已知数据推算,当时在瓷土中由于增添了长石,使瓷泥SiO2含量增长了百分之二十左右。
  用维氏硬度计在邢瓷露胎部位上测其硬度,其最大值仅为536或537,这就说明唐代邢瓷胎质的硬度比同时代的一般瓷器胎质硬度还是较低的,实际上是烧结程度低的关系。但是在色泽上,其纯净洁白的程度,却为同时代的一般瓷器胎色所无法相比的。

知识出处

邢窑遗址研究

《邢窑遗址研究》

出版者:科学出版社

本书是系统研究邢窑遗址的首部专著。收录了自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50多年来我国古陶瓷专家学者发表在不同时期不同刊物上的关于邢窑遗址方面的研究文章。所收录的文章基本反映了邢窑遗址的文化内涵和面貌特征。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