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祁村T3东壁剖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邢窑遗址研究》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2218
颗粒名称: 2.祁村T3东壁剖面
分类号: P53
页数: 1
页码: 69
摘要: 本文记述了邢窑第1层:灰褐色耕土,松软发黏。厚0.2~0.35米。第2层:黄褐色土,较湿软。厚0.35~0.55米。出有较多的粗、细白瓷残件及窑具。第3层:褐黄色土,质较硬。厚0.1~0.3米。出土有大量的筒形匣钵、三角支钉和一些线轴状窑戗、匣钵盖、漏斗形匣钵、盒形匣钵及瓷碗、壶、盆、罐、钵、盂、瓶等器皿。第4层:灰褐色土,含有红烧土块、木炭屑、草木灰等。厚0.2~0.75米。遗物较多,除与第3层相同的器形外,还出有葫芦瓶等,并出土了一枚锈饰不清的“开元通宝”钱币。H14开口于此层下。第5层:红褐色土,较硬。厚0~0.35米,深1.1~1.75米。出土有粗、细白瓷和黑瓷,器形有碗、钵、盆、铃、壶、盒,窑具有漏斗形、筒形、盒形、杯形匣钵或垫柱、舟形垫砖、线轴状窑戗、三角支钉、并伴有陶片、瓦片等。第5层以下为生土。
关键词: 邢窑 地层 祁村

内容

第1层:灰褐色耕土,松软发黏。厚0.2~0.35米。
  第2层:黄褐色土,较湿软。厚0.35~0.55米。出有较多的粗、细白瓷残件及窑具。
  第3层:褐黄色土,质较硬。厚0.1~0.3米。出土有大量的筒形匣钵、三角支钉和一些线轴状窑戗、匣钵盖、漏斗形匣钵、盒形匣钵及瓷碗、壶、盆、罐、钵、盂、瓶等器皿。
  第4层:灰褐色土,含有红烧土块、木炭屑、草木灰等。厚0.2~0.75米。遗物较多,除与第3层相同的器形外,还出有葫芦瓶等,并出土了一枚锈饰不清的“开元通宝”钱币。H14开口于此层下。
  第5层:红褐色土,较硬。厚0~0.35米,深1.1~1.75米。出土有粗、细白瓷和黑瓷,器形有碗、钵、盆、铃、壶、盒,窑具有漏斗形、筒形、盒形、杯形匣钵或垫柱、舟形垫砖、线轴状窑戗、三角支钉、并伴有陶片、瓦片等。第5层以下为生土。

知识出处

邢窑遗址研究

《邢窑遗址研究》

出版者:科学出版社

本书是系统研究邢窑遗址的首部专著。收录了自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50多年来我国古陶瓷专家学者发表在不同时期不同刊物上的关于邢窑遗址方面的研究文章。所收录的文章基本反映了邢窑遗址的文化内涵和面貌特征。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