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烧造年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邢窑遗址研究》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2164
颗粒名称: 四、烧造年代
分类号: K876.3
页数: 2
页码: 19-20
摘要: 综上所述,我们初步认为邢窑的制瓷年代至迟始于北朝,衰于晚唐、五代。邢州宋、金、元时期的制瓷业与唐代邢窑渊源关系如何,五代后是否还生产高档白瓷,有待今后进一步的工作。
关键词: 白瓷 邢窑陶瓷 烧造年代

内容

自1971年在河南安阳北齐范粹墓发现白瓷以来,就有人提出我国北方白瓷的始烧时间应在北齐[16],但当时的白瓷窑址未找到,缺乏确切的资料加以证实。这次调查中发现了目前我国已知古窑址中最早烧制白瓷的窑场,从而证明了上述看法是正确的。
  邢窑的衰落,除因“地质构造条件比较复杂,开采条件困难,可采矿量无保证”[17],不能满足制瓷所需外,还与以下两点有直接关系。其一,据《内丘县志》记载:“大和九年(公元835年)洪水泛滥,河龁城西北隅,城东迁焉。”从这次调查中发现的窑址分布情况看,初唐之后的制瓷作坊多集中在李阳河沿岸,大和九年的水灾也必然使位于城边的窑场被迫停烧,制瓷作坊受到严重挫折。其二,《新唐书》所载晚唐会昌三年(公元843年)至光化元年(公元898年)邢州地区发生的较大战争就有七次,五代时期战事频仍。大批劳力被迫服役,田地荒废。瓷土开发和制瓷手工业作坊也必然无法维持正常生产,工匠们很可能因此向比较安定的地区转移。邢窑在遭受自然灾害后,又遭到连续不断的战乱,从此一蹶不振,被迅速兴起的定窑取而代之。
  调查中发现的具有宋、金、元时代风格特点的瓷器标本,胎质没有唐白瓷致密,釉色多呈乳白色,精细瓷片极少。说明五代以后邢窑可能主要烧制供本地民间使用的粗瓷,从而在历史上销声匿迹了。
  综上所述,我们初步认为邢窑的制瓷年代至迟始于北朝,衰于晚唐、五代。邢州宋、金、元时期的制瓷业与唐代邢窑渊源关系如何,五代后是否还生产高档白瓷,有待今后进一步的工作。

附注

[16] 李知宴:《谈范粹墓出土的瓷器》,《考古》1972年第5期。 [17] 程在廉:《何处是邢窑》,《河北陶瓷》1984年第1期。

知识出处

邢窑遗址研究

《邢窑遗址研究》

出版者:科学出版社

本书是系统研究邢窑遗址的首部专著。收录了自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50多年来我国古陶瓷专家学者发表在不同时期不同刊物上的关于邢窑遗址方面的研究文章。所收录的文章基本反映了邢窑遗址的文化内涵和面貌特征。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