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结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邢窑遗址研究》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2149
颗粒名称: 四、结语
分类号: K876.3
页数: 2
页码: 8-9
摘要: 从内丘、临城交界的瓷窑沟向北,中经临城境内的山下、解村、南程村、泜河北岸、射兽、澄底、岗头,直至祁村、西双井一线,长达20公里的地带,却发现了17处古窑址群,其中四处属于唐代的窑址。出土的白瓷器物尤其细瓷均具有典型的唐代风格,说明这些窑址是唐代邢窑的遗址,至少是唐代邢窑窑址的一部分。
关键词: 白瓷器 唐代窑址 古代陶瓷

内容

据李肇《国史补》,唐代邢窑窑址应在内丘。但是,我们除在内丘与临城交界的西磁窑沟发现了一些宋、元的瓷片堆积外,内丘境内尚未找到窑址遗迹。不过,从内丘、临城交界的瓷窑沟向北,中经临城境内的山下、解村、南程村、泜河北岸、射兽、澄底、岗头,直至祁村、西双井一线,长达20公里的地带,却发现了17处古窑址群,其中四处属于唐代的窑址。出土的白瓷器物尤其细瓷均具有典型的唐代风格,说明这些窑址是唐代邢窑的遗址,至少是唐代邢窑窑址的一部分。
  窑址出土的白瓷器物,较唐墓中发现的邢瓷种类丰富得多,不仅有习见的平底碗、玉璧底碗、热壶、圆坛、矮圈足盘、盏托,还有罕见的扁壶、高足盘、高足杯和四瓣口沿四瓣圈足碗,以及鸟食罐、骑马俑、马俑等。细瓷器物的工艺水平已达到了相当纯熟的程度。
  在窑址出土的白瓷器物中,我们发现了带有纹饰和花饰的器物,如四瓣口沿四瓣圈足碗和扁壶。有些纹饰是在造型过程中模压印成的,有些是在造型后用手堆捏或用竹片、木片、篦齿刻划而成的。
  从出土的窑具和窑具与器物的粘连关系分析,唐代邢窑的装烧方法有四种:①漏斗状匣钵咬口叠烧法;②浅盘状匣钵与深盘匣钵对口叠烧法;③三角形垫片叠烧法;④筒状匣钵笼罩叠烧法。细瓷碗和细瓷盘都是用前两种方法烧造的;细瓷坛、壶、盒等较大器物都是用第四种方法烧造的;粗瓷碗或盘都是用第三种方法烧造的。

知识出处

邢窑遗址研究

《邢窑遗址研究》

出版者:科学出版社

本书是系统研究邢窑遗址的首部专著。收录了自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50多年来我国古陶瓷专家学者发表在不同时期不同刊物上的关于邢窑遗址方面的研究文章。所收录的文章基本反映了邢窑遗址的文化内涵和面貌特征。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