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关于邢台地区的晚商文化遗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邢台粮库遗址》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2126
颗粒名称: (五)关于邢台地区的晚商文化遗存
分类号: K878
页数: 2
页码: 284-285
摘要: 本文记述了粮库遗址中以晚商时期的文化遗存最为丰富,尤其相当于殷墟四期偏晚阶段的遗物。常山,汉时属恒山郡,文帝改为常山,说明商殷时期的北面势力控制范围已到达保定地区。邢台粮库遗址发现大批属于商文化时期的实物资料。这些陶鬲的形态完全与殷墟同时期的陶鬲相同。另一种陶器就是簋,其中以刻划三角纹的陶簋最为常见,也是殷墟文化晚期常见的器型。时代最早可到先商时期,晚可到殷商晚期或商末周初。从卜骨、卜甲的钻灼方式来看,与中原中心区域的商代居民群基本相同。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邢台粮库遗址的商代居民群与中原中心地区的居民群一样,同属商族文化系统,为商族文化的直接控制区,也从考古学的角度为上述历史文献材料做了极好的注解。
关键词: 邢台市 晚商文化 遗存

内容

粮库遗址中以晚商时期的文化遗存最为丰富,尤其相当于殷墟四期偏晚阶段的遗物。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崇山峻岭在其北,大河经其南。”常山,汉时属恒山郡,文帝改为常山,说明商殷时期的北面势力控制范围已到达保定地区。
  又《竹书纪年》“自盘庚徙殷至纣之灭二百五十三年,更不徙都。纣时稍大其邑,南距朝歌,北距邯郸沙丘,皆为离宫别馆。”看来商纣王在位时,曾大规模扩建宫室,在晚商时期邯、邢一带皆为商王朝的京畿地区。
  邢台粮库遗址发现大批属于商文化时期的实物资料。从可复原的陶器来看,约占60%以上的复原陶器属晚商时期,其中仅复原陶鬲就达80余件之多。这些陶鬲的形态完全与殷墟同时期的陶鬲相同。另一种陶器就是簋,其中以刻划三角纹的陶簋最为常见,也是殷墟文化晚期常见的器型。
  卜骨也较为常见。钻、凿、灼的方式也与邢台地区其他的商代遗址,如贾村、曹演庄、尹郭村、南大郭村、西关外等遗址所出卜骨相同。时代最早可到先商时期,晚可到殷商晚期或商末周初。多用牛、羊、鹿、猪等肩胛骨。早期骨臼一般不加整治,只钻、灼而不凿;晚期切去臼角,加以修整,钻、凿、灼兼备。邢台地区的商代遗址中还有用牛头盖骨占卜者,是在里面钻孔施灼,然十分少见。①从卜骨、卜甲的钻灼方式来看,与中原中心区域的商代居民群基本相同。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邢台粮库遗址的商代居民群与中原中心地区的居民群一样,同属商族文化系统,为商族文化的直接控制区,也从考古学的角度为上述历史文献材料做了极好的注解。

知识出处

邢台粮库遗址

《邢台粮库遗址》

出版者:科学出版社

本书系统分布了邢台粮库遗址的发掘成果,客观全面地综述了该遗址先商、中商、晚商时期的遗迹、遗物。对于研究邢台地区商文明提供了新的有价值的资料,此外还介绍了该遗址发现的汉、唐、宋、元至明清各阶段墓葬的发掘新收获。这批科学发掘资料的系统整理和初步研究,将有利于解决豫北冀南地区考古学中的诸多问题。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