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蚌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邢台粮库遗址》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2053
颗粒名称: (四)蚌器
分类号: K876.9
页数: 2
页码: 137-138
摘要: 本文记述了蚌铲标本ⅢT45④:3,自然蚌片加工而成,中间有一双面行钻的穿孔。残长13.5厘米,宽12.5厘米;I H58:1 1,弧刃,一端残断,尚留一圆穿。残长8.8厘米,残宽5.5厘米。蚌镰由于残断较甚,型式不清。这种海贝,多数为东部或东南部沿海地区特有之物品。学术界通常认为,这种海贝是被商人作为一种货币使用的特殊物,其价值就体现在其长途运输的代价上。
关键词: 中商时期 文化遗物 蚌器

内容

蚌铲标本ⅢT45④:3,自然蚌片加工而成,中间有一双面行钻的穿孔。一端残断。残长13.5厘米,宽12.5厘米(图一二三,5);I H58:1 1,弧刃,一端残断,尚留一圆穿。残长8.5厘米,宽5.5厘米(图一二三,4);I H26:2,残断,留一孔。残长8.8厘米,残宽5.5厘米(图一二三,2)。
  蚌镰由于残断较甚,型式不清。标本ⅢT18④:1,残长13.8厘米(图一二三,1)。
  蚌刀仅有B型。标本ⅢT49④:2,中部有一单面行钻的圆穿。残长12厘米(图一二三,3)。
  贝币标本I M38:2,为一种自然海贝,背部有一穿孔。长3.2厘米(图九三,2)。这种海贝,多数为东部或东南部沿海地区特有之物品。学术界通常认为,这种海贝是被商人作为一种货币使用的特殊物,其价值就体现在其长途运输的代价上。

知识出处

邢台粮库遗址

《邢台粮库遗址》

出版者:科学出版社

本书系统分布了邢台粮库遗址的发掘成果,客观全面地综述了该遗址先商、中商、晚商时期的遗迹、遗物。对于研究邢台地区商文明提供了新的有价值的资料,此外还介绍了该遗址发现的汉、唐、宋、元至明清各阶段墓葬的发掘新收获。这批科学发掘资料的系统整理和初步研究,将有利于解决豫北冀南地区考古学中的诸多问题。

阅读